“多谢赵公关心,只是诏命在身,不敢滞留。待从关东返回,向天子复命完毕,再为司徒效劳。”
赵温嘴角的胡须颤了颤。“你这使命能完成吗?”
“诏命在身,不得不往。”陈宫叹了一口气。“不求有功,但求尽力而已。”
赵温点点头,没有再劝。又说了几句闲话,便让陈宫自便。
为了给朝廷提供应急的粮食,他这两天也是忙得晕头转向,实在没时间,也没精力和陈宫闲聊。
陈宫虽然有些不快,可是见赵温神情疲惫,也不好多说什么,起身告辞。
来到隔壁的司空府,张喜正在堂上和陈容说话,神情凝重。见陈宫上堂,张喜也没起身,只是示意陈宫就座。
“公台,你这任务可有点麻烦。”
陈宫躬身道:“正当向张公请教。”
张喜看了一眼陈容,迟疑了半晌。听陈容说过陈宫的使命后,他就在考虑这个问题,却没有找到解决之道。
他其实也清楚这一点,陈宫素以聪明著称,都想不出办法,他又能想出什么办法。
陈宫来找他,无非是希望他以汝南长者的身份出面,希望袁绍给他一个面子,放臧洪一条生路而已。只要不杀臧洪,不对东武阳进行报复,陈宫的使命就算完成了。
至于袁绍退不退兵,根本是不用考虑的事。
袁绍怎么可能退兵。
但袁绍给不给他这个面子,他却没这把握。
虽说细阳张家也是汝南世族,可是在袁绍面前,这点影响力非常有限。
如果袁绍不给面子,他这个关东士族领袖可就丢脸了。
陈宫来找他,与其说是求助,不如说给他出一个难题。
与帮陈宫说服袁绍相比,他更愿意留下陈宫,推荐陈宫出仕,也能在朝廷中增加一份关东力量。
天子对关东人有偏见,引荐一个关东人很不容易。陈宫是吕布旧部,这是一个不错的机会,而且陈宫也无处可去。
张喜还不知道陈宫刚刚坑了吕布,断了自己后路,否则就不会这么客气了,少不得要骂陈宫一顿。
当着陈容的面,张喜想留陈宫的话不好说,陈宫也不好意思告诉张喜他出使的真实原因。陈容恨不得一步赶到东武阳,宣布诏书,救臧洪一命。
两人就这么阴差阳错的避免了尴尬。
张喜纠结了很久,还是写了一封亲笔信,交给陈宫。
最后,他给陈宫出了一个主意:你不要去上党,向东出井陉,中途拜会一下驻守在榆次的士孙瑞。
士孙瑞如今虽然只是北军中侯,但他依然是天子信任的老臣,而且足智多谋。你向他请教一下,或许会有帮助。
陈宫觉得有理,又请张喜给士孙瑞写了一封信,随即与陈容一起告辞。
第三百七十二章 老谋深算
士孙瑞驻扎在榆次城东的凿台。
太原户口有限,能供养的兵力也有限,士孙瑞只能尽可能的收缩防线,亲率主力守郡治晋阳,太行山腹地的大量关口只留少量兵力驻守。
即使如此,他的兵力依然捉襟见肘,只能狠抓训练,以备不虞。
陈宫来访时,他正在演练阵法。
听了陈宫的来意,士孙瑞抚着胡须,沉吟了良久。
演练结束,步兵校尉魏杰、射声校尉沮俊来大帐复盘,检讨得失,见陈宫在座,又惊又喜。
他们迫切的想了解北疆战事。
虽然从邸报中知道了大致的经过,但他们还是对具体的细节非常感兴趣。天子以三千骑出征,先破匈奴,再破鲜卑,前后击破胡虏近三十万,这样的战绩堪称神奇。
即使去除水份,那也是以一敌十。
有华阴之战的先例在前,他们都意识到,这可能和天子动员普通将士有关。面对如此悬殊的兵力,也只有万众一心,才有可能连战连捷。
陈宫并不清楚具体的细节,也没关心过这些事。面对魏杰、沮俊等人的询问,他说不出什么有价值的信息,让魏杰、沮俊很失望。
士孙瑞也很失望。
他越发不明白,天子为什么会派陈宫这样一个书生去东武阳。
怎么看,陈宫也不像是能完成任务的人选。就连张喜都看出了这一点,所以让陈宫到他这儿来。
向他请教只是一方面,请沮俊出面联络沮授才是关键。
郭图、荀谌北上之后,沮授是袁绍最信任的谋士之一。
士孙瑞咳嗽了两声,打断了魏杰、沮俊的提问。“公台奉诏出使,关系到朝廷体面。当初关东州郡讨董,臧洪既是首倡,又是主盟。如此义士,不当令其枉死。”
沮俊会意。“让王凌去一趟吧,我再给公与写封信,请他劝劝袁绍,或许能有用。”
士孙瑞表示同意,命人去传司马王凌。
士孙瑞又道:“公台,我有个建议,也不知道有没有用,你斟酌着办。”
陈宫连忙躬身行礼。看到沮俊,再听到沮授的名字,他就知道张喜让他来见士孙瑞的用意了。如果说真有能帮他的人,只有眼前的士孙瑞和沮俊。
“你到东武阳后,暂时不要向袁绍表明使者身份,想办法进东武阳劝降,向臧洪出示诏书,劝他忍让一时。留得有用之身,以待将来。”
陈宫如梦初醒。
他起身离席,向士孙瑞躬身一拜。
赵温嘴角的胡须颤了颤。“你这使命能完成吗?”
“诏命在身,不得不往。”陈宫叹了一口气。“不求有功,但求尽力而已。”
赵温点点头,没有再劝。又说了几句闲话,便让陈宫自便。
为了给朝廷提供应急的粮食,他这两天也是忙得晕头转向,实在没时间,也没精力和陈宫闲聊。
陈宫虽然有些不快,可是见赵温神情疲惫,也不好多说什么,起身告辞。
来到隔壁的司空府,张喜正在堂上和陈容说话,神情凝重。见陈宫上堂,张喜也没起身,只是示意陈宫就座。
“公台,你这任务可有点麻烦。”
陈宫躬身道:“正当向张公请教。”
张喜看了一眼陈容,迟疑了半晌。听陈容说过陈宫的使命后,他就在考虑这个问题,却没有找到解决之道。
他其实也清楚这一点,陈宫素以聪明著称,都想不出办法,他又能想出什么办法。
陈宫来找他,无非是希望他以汝南长者的身份出面,希望袁绍给他一个面子,放臧洪一条生路而已。只要不杀臧洪,不对东武阳进行报复,陈宫的使命就算完成了。
至于袁绍退不退兵,根本是不用考虑的事。
袁绍怎么可能退兵。
但袁绍给不给他这个面子,他却没这把握。
虽说细阳张家也是汝南世族,可是在袁绍面前,这点影响力非常有限。
如果袁绍不给面子,他这个关东士族领袖可就丢脸了。
陈宫来找他,与其说是求助,不如说给他出一个难题。
与帮陈宫说服袁绍相比,他更愿意留下陈宫,推荐陈宫出仕,也能在朝廷中增加一份关东力量。
天子对关东人有偏见,引荐一个关东人很不容易。陈宫是吕布旧部,这是一个不错的机会,而且陈宫也无处可去。
张喜还不知道陈宫刚刚坑了吕布,断了自己后路,否则就不会这么客气了,少不得要骂陈宫一顿。
当着陈容的面,张喜想留陈宫的话不好说,陈宫也不好意思告诉张喜他出使的真实原因。陈容恨不得一步赶到东武阳,宣布诏书,救臧洪一命。
两人就这么阴差阳错的避免了尴尬。
张喜纠结了很久,还是写了一封亲笔信,交给陈宫。
最后,他给陈宫出了一个主意:你不要去上党,向东出井陉,中途拜会一下驻守在榆次的士孙瑞。
士孙瑞如今虽然只是北军中侯,但他依然是天子信任的老臣,而且足智多谋。你向他请教一下,或许会有帮助。
陈宫觉得有理,又请张喜给士孙瑞写了一封信,随即与陈容一起告辞。
第三百七十二章 老谋深算
士孙瑞驻扎在榆次城东的凿台。
太原户口有限,能供养的兵力也有限,士孙瑞只能尽可能的收缩防线,亲率主力守郡治晋阳,太行山腹地的大量关口只留少量兵力驻守。
即使如此,他的兵力依然捉襟见肘,只能狠抓训练,以备不虞。
陈宫来访时,他正在演练阵法。
听了陈宫的来意,士孙瑞抚着胡须,沉吟了良久。
演练结束,步兵校尉魏杰、射声校尉沮俊来大帐复盘,检讨得失,见陈宫在座,又惊又喜。
他们迫切的想了解北疆战事。
虽然从邸报中知道了大致的经过,但他们还是对具体的细节非常感兴趣。天子以三千骑出征,先破匈奴,再破鲜卑,前后击破胡虏近三十万,这样的战绩堪称神奇。
即使去除水份,那也是以一敌十。
有华阴之战的先例在前,他们都意识到,这可能和天子动员普通将士有关。面对如此悬殊的兵力,也只有万众一心,才有可能连战连捷。
陈宫并不清楚具体的细节,也没关心过这些事。面对魏杰、沮俊等人的询问,他说不出什么有价值的信息,让魏杰、沮俊很失望。
士孙瑞也很失望。
他越发不明白,天子为什么会派陈宫这样一个书生去东武阳。
怎么看,陈宫也不像是能完成任务的人选。就连张喜都看出了这一点,所以让陈宫到他这儿来。
向他请教只是一方面,请沮俊出面联络沮授才是关键。
郭图、荀谌北上之后,沮授是袁绍最信任的谋士之一。
士孙瑞咳嗽了两声,打断了魏杰、沮俊的提问。“公台奉诏出使,关系到朝廷体面。当初关东州郡讨董,臧洪既是首倡,又是主盟。如此义士,不当令其枉死。”
沮俊会意。“让王凌去一趟吧,我再给公与写封信,请他劝劝袁绍,或许能有用。”
士孙瑞表示同意,命人去传司马王凌。
士孙瑞又道:“公台,我有个建议,也不知道有没有用,你斟酌着办。”
陈宫连忙躬身行礼。看到沮俊,再听到沮授的名字,他就知道张喜让他来见士孙瑞的用意了。如果说真有能帮他的人,只有眼前的士孙瑞和沮俊。
“你到东武阳后,暂时不要向袁绍表明使者身份,想办法进东武阳劝降,向臧洪出示诏书,劝他忍让一时。留得有用之身,以待将来。”
陈宫如梦初醒。
他起身离席,向士孙瑞躬身一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