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懿面沉似水,重重地哼了一声,挥退王业之后,对司马师道:“师儿,你们兄弟几人之中,为父最为看重的就是你,希望你将来可以挑起司马家的大梁,真正成就一番不朽伟业,可你的表现,却让为父大失所望。一个男人,只沉浸在儿女私情个人恩怨之中,何以成就大事?”
司马师脸色微微一变,低头道:“孩儿蒙父亲教诲,早已摒弃私念,不再将与曹亮的个人恩怨,放在心上。孩儿觉得曹演拿到密诏的可能性很大,故而有此一说,不与曹亮有半点瓜葛。”
“那你对曹演有多了解,你觉得他是一个可以担负起江山社稷的人吗?”司马懿质问道。
司马师不禁为之语塞,说实在的,他对曹演并不太了解,仅仅知道他是荫父爵受封的高陵亭侯,以前做过领军将军后来被免官闲赋,直到明帝驾崩前才被重新起用,担任的骁骑将军。
司马懿缓缓地道:“知己知彼,方能百战不殆,曹演颇有乃父曹纯之风,骁勇善战,性格耿直,疏于谋略,如果是冲阵杀敌,倒也不失为一员猛将,但若运筹帷幄,谋划算计,却是相去甚远。师儿,你认为明帝会将社稷重任托付在一个有勇无谋的匹夫身上吗?”
司马师沉吟了一下,轻轻地摇了摇头,象密诏这般牵涉到国家存亡绝续的大事,曹叡肯定是经过了一番深思熟虑的,一个只能称其为将才不能算不上帅才的人,肯定是入不了曹叡的法眼,看来司马懿分析得很正确,曹演绝对是没有能力担纲密诏如此重大责任的。
虽然曹演新进被任用为骁骑将军,但骁骑营也不过是中军五营之一,一个四品的将军,手里只握着几千号人马,何德何能会才为社稷重臣,看来这密诏得主,是另有其人了。
“那父亲认为谁最有可能持有密诏?”
司马懿眯着双眼,缓缓地道:“宗室之内,人才暗弱,否则明帝也不会让草包曹爽来当这个首辅大臣了,所以,明帝很可能会选择宗室之外的人赐予密诏,而这个人又住在铜驼南街,除了扬州都督、征东将军王凌之外,为父是想不到何人有此能力了。”
司马师心中一凛,如果说朝中谁还有能力和司马懿比肩的,确实只有征东将军王凌了。
和司马懿多年以来镇守西线防御蜀国相似,魏国的东线的镇国之柱便是王凌。
王凌先后担任兖州、青州、杨州和豫州刺史,可以说除了徐州,王凌几乎牧守了整个东南防线,在数次于东吴的较量之中,也是屡立战功,和司马懿一起成为东西防线上的两颗双子星。
王凌出身于太原祁县王氏宗族,宗族之中最为显要的,就是曾任大汉司徒的王允,王允诛杀董卓立有奇功,但后被董卓余部所杀,满门尽皆遇害。做为王允的侄儿,在那场战乱这中逃得性命,也确实是一个奇迹了。
王凌之所以应引起司马懿的警觉,就是因为王凌在朝中超然的地位,执掌着曹魏东南防线的要职,如果朝中还有谁能和司马相提并论的话,确实是非王凌莫属。
如果曹亮得知司马父子此刻谈论的事,估计睡着也能笑醒了,这事居然王凌成了背锅侠,还真是一个大大的意外,王凌这枪躺的,真是始料未及。
当然,这也不怪司马懿,在司马懿看来,曹叡这封密诏,目标就是要对付他的,而想要对付他,一个小小的骁骑将军,根本就和他司马懿不是一个数量级的,司马懿丝毫不把曹演放在眼里。
真正让司马懿忌惮的,恐怕也只有手握东线兵权,在东线势力盘根错节的王凌,而偏巧王凌的府邸,与高陵侯府也仅仅只是隔了一条街,而曹叡驾崩的时候,王凌也正好回京述职,所以司马懿有极大把握料定密诏就在王凌的手中。
王凌要是知情,肯定会骂上一句,麻卖批的,老子连密诏长啥也没见过。
此刻的王凌,对此自然是一无所知,他做梦都不会想到,无意识之间,自己竟然会树下如此强敌,只怕自己此后的人生,再无宁字可言了。
┄┄┄┄┄┄┄┄┄┄┄┄┄┄┄┄┄┄┄┄┄┄┄┄┄┄
辟邪畏罪自杀的消息,很快便在朝中传开了,不过做为一个过气的太监,他的生死也不再能够牵动人的神经了,只不过成为了人们茶余饭后的谈资。
张当如愿以偿地当上了给事黄门侍郎,取代了辟邪的位置,成为大内总管。
一朝天子一朝臣,在人们无尽的唏嘘之中,当年跟随先帝风光无限的辟邪就这样湮没无闻了。
曹亮却有些怀疑,辟邪居然会为了一些宫器畏罪自杀,这简直就是不可相信的事,辟邪之死的背后,似乎有一只幕后的推手,在主导着这一切。
曹亮隐隐觉得,辟邪之死,绝对不是官方说的那么简单,他的背后,必然有一段说不清的故事。
辟邪知道密诏的下落,自然会被某些人给盯紧,死得不明不白,也自然是不出意外的事。
只是曹亮不知道自己的身份会不会泄露,这一点才是他最为担心的,如果被司马懿知道了密诏的真实下落,必然会不择手段地阴谋图之,自己再想低调地在夹缝中生存下去,显然就不是那么容易的事了。
至于司马家会不会大开杀戒,曹亮倒是不要太担心,毕竟司马懿现在还被曹爽死死地压制着,整个朝廷上下,还轮不到他司马家颐气指使,想杀谁就杀谁?
不过司马懿使阴招的手段,那可是层出不穷的,曹亮不得不谨慎从事,还好自己身边有武艺高超的方布,足可以抵御无妄之灾了。
至于其他的,曹亮倒不用太担心了,辟邪如果没有招认就死去了,那就证明密诏之事,再无旁人可以得知的,就算司马懿有所怀疑,但再怎么说也不会怀疑到自己头顶上。
司马师脸色微微一变,低头道:“孩儿蒙父亲教诲,早已摒弃私念,不再将与曹亮的个人恩怨,放在心上。孩儿觉得曹演拿到密诏的可能性很大,故而有此一说,不与曹亮有半点瓜葛。”
“那你对曹演有多了解,你觉得他是一个可以担负起江山社稷的人吗?”司马懿质问道。
司马师不禁为之语塞,说实在的,他对曹演并不太了解,仅仅知道他是荫父爵受封的高陵亭侯,以前做过领军将军后来被免官闲赋,直到明帝驾崩前才被重新起用,担任的骁骑将军。
司马懿缓缓地道:“知己知彼,方能百战不殆,曹演颇有乃父曹纯之风,骁勇善战,性格耿直,疏于谋略,如果是冲阵杀敌,倒也不失为一员猛将,但若运筹帷幄,谋划算计,却是相去甚远。师儿,你认为明帝会将社稷重任托付在一个有勇无谋的匹夫身上吗?”
司马师沉吟了一下,轻轻地摇了摇头,象密诏这般牵涉到国家存亡绝续的大事,曹叡肯定是经过了一番深思熟虑的,一个只能称其为将才不能算不上帅才的人,肯定是入不了曹叡的法眼,看来司马懿分析得很正确,曹演绝对是没有能力担纲密诏如此重大责任的。
虽然曹演新进被任用为骁骑将军,但骁骑营也不过是中军五营之一,一个四品的将军,手里只握着几千号人马,何德何能会才为社稷重臣,看来这密诏得主,是另有其人了。
“那父亲认为谁最有可能持有密诏?”
司马懿眯着双眼,缓缓地道:“宗室之内,人才暗弱,否则明帝也不会让草包曹爽来当这个首辅大臣了,所以,明帝很可能会选择宗室之外的人赐予密诏,而这个人又住在铜驼南街,除了扬州都督、征东将军王凌之外,为父是想不到何人有此能力了。”
司马师心中一凛,如果说朝中谁还有能力和司马懿比肩的,确实只有征东将军王凌了。
和司马懿多年以来镇守西线防御蜀国相似,魏国的东线的镇国之柱便是王凌。
王凌先后担任兖州、青州、杨州和豫州刺史,可以说除了徐州,王凌几乎牧守了整个东南防线,在数次于东吴的较量之中,也是屡立战功,和司马懿一起成为东西防线上的两颗双子星。
王凌出身于太原祁县王氏宗族,宗族之中最为显要的,就是曾任大汉司徒的王允,王允诛杀董卓立有奇功,但后被董卓余部所杀,满门尽皆遇害。做为王允的侄儿,在那场战乱这中逃得性命,也确实是一个奇迹了。
王凌之所以应引起司马懿的警觉,就是因为王凌在朝中超然的地位,执掌着曹魏东南防线的要职,如果朝中还有谁能和司马相提并论的话,确实是非王凌莫属。
如果曹亮得知司马父子此刻谈论的事,估计睡着也能笑醒了,这事居然王凌成了背锅侠,还真是一个大大的意外,王凌这枪躺的,真是始料未及。
当然,这也不怪司马懿,在司马懿看来,曹叡这封密诏,目标就是要对付他的,而想要对付他,一个小小的骁骑将军,根本就和他司马懿不是一个数量级的,司马懿丝毫不把曹演放在眼里。
真正让司马懿忌惮的,恐怕也只有手握东线兵权,在东线势力盘根错节的王凌,而偏巧王凌的府邸,与高陵侯府也仅仅只是隔了一条街,而曹叡驾崩的时候,王凌也正好回京述职,所以司马懿有极大把握料定密诏就在王凌的手中。
王凌要是知情,肯定会骂上一句,麻卖批的,老子连密诏长啥也没见过。
此刻的王凌,对此自然是一无所知,他做梦都不会想到,无意识之间,自己竟然会树下如此强敌,只怕自己此后的人生,再无宁字可言了。
┄┄┄┄┄┄┄┄┄┄┄┄┄┄┄┄┄┄┄┄┄┄┄┄┄┄
辟邪畏罪自杀的消息,很快便在朝中传开了,不过做为一个过气的太监,他的生死也不再能够牵动人的神经了,只不过成为了人们茶余饭后的谈资。
张当如愿以偿地当上了给事黄门侍郎,取代了辟邪的位置,成为大内总管。
一朝天子一朝臣,在人们无尽的唏嘘之中,当年跟随先帝风光无限的辟邪就这样湮没无闻了。
曹亮却有些怀疑,辟邪居然会为了一些宫器畏罪自杀,这简直就是不可相信的事,辟邪之死的背后,似乎有一只幕后的推手,在主导着这一切。
曹亮隐隐觉得,辟邪之死,绝对不是官方说的那么简单,他的背后,必然有一段说不清的故事。
辟邪知道密诏的下落,自然会被某些人给盯紧,死得不明不白,也自然是不出意外的事。
只是曹亮不知道自己的身份会不会泄露,这一点才是他最为担心的,如果被司马懿知道了密诏的真实下落,必然会不择手段地阴谋图之,自己再想低调地在夹缝中生存下去,显然就不是那么容易的事了。
至于司马家会不会大开杀戒,曹亮倒是不要太担心,毕竟司马懿现在还被曹爽死死地压制着,整个朝廷上下,还轮不到他司马家颐气指使,想杀谁就杀谁?
不过司马懿使阴招的手段,那可是层出不穷的,曹亮不得不谨慎从事,还好自己身边有武艺高超的方布,足可以抵御无妄之灾了。
至于其他的,曹亮倒不用太担心了,辟邪如果没有招认就死去了,那就证明密诏之事,再无旁人可以得知的,就算司马懿有所怀疑,但再怎么说也不会怀疑到自己头顶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