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骑兵的建设上,曹亮是有着许多成熟的想法的,比如说可以大幅提升骑兵战斗力的高桥马鞍和双边马镫,比如说在马鞍和马镫装备之后培养出来的弓骑兵以及全身覆铠的重骑兵。
至于骑兵的战术,在十二三世纪,被蒙古人发挥到了极致,两个万人队的骑兵,就可以横扫整个欧亚大陆,创造了战争史上的奇迹。
但许多想法,曹亮也只能是想想而已,现阶段,他可不敢把高桥马鞍和双边马镫给暴露出来,武装一支七百人的骑兵容易的很,也花不了多少钱,但是,这种东西太容易山寨了,对方只要看上一眼,就能很轻易地仿制出来。
高桥马鞍和双边马镫说穿了,就是一层窗户纸,只要捅破了,就没有什么秘密可言,只不过这个时代的人,缺乏科技研究的精神,很难突破惯性思维的。
高桥马鞍不过是一块前后高翘中间的凹陷的木头而已,双边马镫也不过是在单边马镫的基础上增加一个而已,并没有多少的科技含量在里面。但这两种马具,却是实实在在提高骑兵战斗力的大杀器,一直到五胡十六国的末期,鲜卑人才将这两种马具正式地装备于军队,从而也让中原历史进入到了鲜卑时代。
如果曹亮现在把高桥马鞍和双边马镫造出来,估计用不了几年的时间,就可以风行天下了,且不说司马家那边会抄袭,就连北边的五胡诸夷都会跟进。胡人本来就是强于骑兵,如果让他们再得到马鞍马镫,那么对中原百姓而言,将会是一个噩梦,甚至五胡乱华的悲剧会提前上演。
所以曹亮只能是按压下自己心头的冲动,将革新创造的念头给掐掉,只有等将来条件成熟之后,再去考虑了,现阶段,也只能是按照最普通的方式来训练越骑营。
真正想培养一支成熟的骑兵队伍,没有个一两年的时间是不可能完成的,所以这事急不来,只能是循规蹈矩按步就班。
不过好在有邓艾和石苞,越骑营的日常训练无需曹亮来操心,经过几个月的时间,越骑营的训练基本上也步入了正轨,骑兵操练也有模有样,虽然不敢说和骁骑营的骑兵能相比,但最起码在外行看来,也没有多大的分别了。
不过曹亮心里清楚,现在越骑营也只是徒具外表而已,没有经过真正的战争历练,永远不可能成长为一支真正的骑兵队伍,越骑营的训练,任重而道远。
闲瑕之余,曹亮还去了几趟北邙山,拜会了一下马钧。
都说实践出真知,还真是一点也不假,经历过淮南之战后,曹亮对许多的军用器械有了一些深刻的理解,这次去见马钧,就是想和马钧谈谈自己的认识,希望马钧可以改良这些武器,以提高军队的作战能力。
马钧对曹亮的到来也是欢喜,满朝文武官员之中,曹亮虽然不是第一个赏识他的人,但却是第一个真真正正将他的发明付诸于实践的人,投石车和连弩,可是马钧毕生的心血结晶,却一直因为得不到上层的认可,而尘封于角落之中。
马钧甚至感叹,可能在他的毕生之年,都不会看到图纸化为实物,做为一个发明家,这无异是最为遗憾的事。
曹亮的出现,弥补了马钧的这份遗憾,当他没日没夜废寝忘食辛苦劳作终于将第一辆投石车建造出来之后,马钧激动得是热泪盈眶,多年的夙愿终于得偿,这份喜悦,难以言表。
马钧从内心深处,对曹亮是非常感激的,没有曹亮的帮助,他的这些发明根本就无缘于世,胎死腹中。正是得到了曹亮的鼎力支持,花费巨资,才让这辆巨型的投石车问世,了却马钧多年的心愿。
这次曹亮到来,又给马钧带来了许多新的创意和灵感,无论是攻城车、冲车还是投石车、床弩,曹亮都根据实践提出了一些针对性的意见,让马钧是如获至宝,一一记下,然后再进行研究改进。
曹亮虽然对机械方面并不精通,但在后世好歹也看得多见的多了,这个时代的机械粗陋简单,根本与后世无法相提并论,曹亮提出来的许多见地,确实是具有划时代意义的。
不过仅凭曹亮自己,虽然明白原理是什么,也明白差距在那儿,但是他却无法制造出来,也幸亏有马钧这个能工巧匠,两人通力合作,便可以将现在的机械水平大大地提高了。
曹亮给马钧提供人手,提供资金,提供充足的原材料,而马钧所需要的,只是发挥他的聪明才智,一步步地图纸上的东西,变为现实。
搞科技革新,曹亮一点儿也不心疼钱,因为他知道,马钧的任何一项发明,都是价值连城的,有这样辛勤的发明家为他“免费”劳动,曹亮高兴还来不及呢,又怎么会去克扣给马钧的拨款呢?
人类的进攻离不开发明创造,有时候曹亮还暗自感叹,像马钧这样的顶级发明家,如果放在现代社会,足以造福千千万万的人了,可惜生不逢时,那怕他再心灵手巧,所有发明创造也只能是自娱自乐,根本产生不了任何的社会价值。
曹亮对马钧极是尊重,本来他想让马钧搬到洛阳城里去,曹亮已经为他买好了一处宅院,设施一应俱全,马钧直接搬进去即可。
但马钧却拒绝了,称他在北邙山住得惯了,不想再回到充满浊气的洛阳城,曹亮便派人给他重新修缮了房子,将马钧所需的实验物品全部搬上山,另外还安排了多名的学徒,给马钧当下手,同时也伺候马钧,毕竟马钧年事已高,身边没几个人照顾,那可不行。
马钧对曹亮的盛情厚意深感过意不去,连连推辞,不过曹亮却是坚持自己的做法。
笑话,马钧可是发明界屈指可数的人才,如今年岁大了,朝不保夕,曹亮可不是因此而失去一个发明家,所以才会在各个方面予以照顾。
至于骑兵的战术,在十二三世纪,被蒙古人发挥到了极致,两个万人队的骑兵,就可以横扫整个欧亚大陆,创造了战争史上的奇迹。
但许多想法,曹亮也只能是想想而已,现阶段,他可不敢把高桥马鞍和双边马镫给暴露出来,武装一支七百人的骑兵容易的很,也花不了多少钱,但是,这种东西太容易山寨了,对方只要看上一眼,就能很轻易地仿制出来。
高桥马鞍和双边马镫说穿了,就是一层窗户纸,只要捅破了,就没有什么秘密可言,只不过这个时代的人,缺乏科技研究的精神,很难突破惯性思维的。
高桥马鞍不过是一块前后高翘中间的凹陷的木头而已,双边马镫也不过是在单边马镫的基础上增加一个而已,并没有多少的科技含量在里面。但这两种马具,却是实实在在提高骑兵战斗力的大杀器,一直到五胡十六国的末期,鲜卑人才将这两种马具正式地装备于军队,从而也让中原历史进入到了鲜卑时代。
如果曹亮现在把高桥马鞍和双边马镫造出来,估计用不了几年的时间,就可以风行天下了,且不说司马家那边会抄袭,就连北边的五胡诸夷都会跟进。胡人本来就是强于骑兵,如果让他们再得到马鞍马镫,那么对中原百姓而言,将会是一个噩梦,甚至五胡乱华的悲剧会提前上演。
所以曹亮只能是按压下自己心头的冲动,将革新创造的念头给掐掉,只有等将来条件成熟之后,再去考虑了,现阶段,也只能是按照最普通的方式来训练越骑营。
真正想培养一支成熟的骑兵队伍,没有个一两年的时间是不可能完成的,所以这事急不来,只能是循规蹈矩按步就班。
不过好在有邓艾和石苞,越骑营的日常训练无需曹亮来操心,经过几个月的时间,越骑营的训练基本上也步入了正轨,骑兵操练也有模有样,虽然不敢说和骁骑营的骑兵能相比,但最起码在外行看来,也没有多大的分别了。
不过曹亮心里清楚,现在越骑营也只是徒具外表而已,没有经过真正的战争历练,永远不可能成长为一支真正的骑兵队伍,越骑营的训练,任重而道远。
闲瑕之余,曹亮还去了几趟北邙山,拜会了一下马钧。
都说实践出真知,还真是一点也不假,经历过淮南之战后,曹亮对许多的军用器械有了一些深刻的理解,这次去见马钧,就是想和马钧谈谈自己的认识,希望马钧可以改良这些武器,以提高军队的作战能力。
马钧对曹亮的到来也是欢喜,满朝文武官员之中,曹亮虽然不是第一个赏识他的人,但却是第一个真真正正将他的发明付诸于实践的人,投石车和连弩,可是马钧毕生的心血结晶,却一直因为得不到上层的认可,而尘封于角落之中。
马钧甚至感叹,可能在他的毕生之年,都不会看到图纸化为实物,做为一个发明家,这无异是最为遗憾的事。
曹亮的出现,弥补了马钧的这份遗憾,当他没日没夜废寝忘食辛苦劳作终于将第一辆投石车建造出来之后,马钧激动得是热泪盈眶,多年的夙愿终于得偿,这份喜悦,难以言表。
马钧从内心深处,对曹亮是非常感激的,没有曹亮的帮助,他的这些发明根本就无缘于世,胎死腹中。正是得到了曹亮的鼎力支持,花费巨资,才让这辆巨型的投石车问世,了却马钧多年的心愿。
这次曹亮到来,又给马钧带来了许多新的创意和灵感,无论是攻城车、冲车还是投石车、床弩,曹亮都根据实践提出了一些针对性的意见,让马钧是如获至宝,一一记下,然后再进行研究改进。
曹亮虽然对机械方面并不精通,但在后世好歹也看得多见的多了,这个时代的机械粗陋简单,根本与后世无法相提并论,曹亮提出来的许多见地,确实是具有划时代意义的。
不过仅凭曹亮自己,虽然明白原理是什么,也明白差距在那儿,但是他却无法制造出来,也幸亏有马钧这个能工巧匠,两人通力合作,便可以将现在的机械水平大大地提高了。
曹亮给马钧提供人手,提供资金,提供充足的原材料,而马钧所需要的,只是发挥他的聪明才智,一步步地图纸上的东西,变为现实。
搞科技革新,曹亮一点儿也不心疼钱,因为他知道,马钧的任何一项发明,都是价值连城的,有这样辛勤的发明家为他“免费”劳动,曹亮高兴还来不及呢,又怎么会去克扣给马钧的拨款呢?
人类的进攻离不开发明创造,有时候曹亮还暗自感叹,像马钧这样的顶级发明家,如果放在现代社会,足以造福千千万万的人了,可惜生不逢时,那怕他再心灵手巧,所有发明创造也只能是自娱自乐,根本产生不了任何的社会价值。
曹亮对马钧极是尊重,本来他想让马钧搬到洛阳城里去,曹亮已经为他买好了一处宅院,设施一应俱全,马钧直接搬进去即可。
但马钧却拒绝了,称他在北邙山住得惯了,不想再回到充满浊气的洛阳城,曹亮便派人给他重新修缮了房子,将马钧所需的实验物品全部搬上山,另外还安排了多名的学徒,给马钧当下手,同时也伺候马钧,毕竟马钧年事已高,身边没几个人照顾,那可不行。
马钧对曹亮的盛情厚意深感过意不去,连连推辞,不过曹亮却是坚持自己的做法。
笑话,马钧可是发明界屈指可数的人才,如今年岁大了,朝不保夕,曹亮可不是因此而失去一个发明家,所以才会在各个方面予以照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