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艾和石苞在山谷之中等待了四天,都等得有些无聊了,老爷岭那边战况激烈,而他们闲得却跟没事人一样,这样的状况确实让越骑营和屯骑营如百爪挠心,心痒难耐。
但曹亮的命令如山,邓艾和石苞谁也不敢违抗,随着曹亮的地位渐长,在军中的威望也是日渐加重,做为曹亮最初的追随者,邓艾石苞和曹亮的关系非比寻常,但再亲密的关系,也有上下尊卑之别,如今战绩赫赫地位超然的曹亮,已经成为了他们高山仰止的对象,军令如山,曹亮的话他们只能是唯命是从。
不过事实证明,曹亮往往做出的,都是最为正确的决断,如今平北军上下对曹亮皆是五体投地,口服心服。
曹亮让他们等,那么他们就只能是在山谷之中隐藏行踪,默默地等着,丝毫不敢有半句的怨言。
终于等来了出击的命令,这个时候,压抑了许久的越骑营和屯骑营,有如脱缰的野马,又好似决堤的洪水,肆意狂奔,一泻千里。
两支骑兵队伍,就如同是两把犀利的尖刀,向着匈奴人的营地狠狠地刺去。
原本匈奴人回援兹氏是快速推进,压根儿就没打算在半路上扎营安寨,但是行军到老爷岭之后,遇到了魏军顽强的阻击,使得匈奴的进军不得不暂停了下来,连续激战了三天,匈奴人也需要吃需要喝需要睡觉,所以刘豹不得不下令在老爷岭下就地扎营安寨,以保证军队的吃饭和睡觉。
一开始,匈奴人的士气还是十分的高昂,认为他们可以轻易地攻破魏军的阻击,返回兹氏城。但战事一拖就是三天,尽管匈奴人对魏军阵地进行了一轮又一轮的强攻,但始终未能攻破魏军的防线。
连日受挫让匈奴人的士气倍受打击,他们也清楚,时间拖得越久,形势对他们就是愈发的不利,兹氏城危在旦夕,但魏军的防线,就如同是一道铁闸,横亘在他们的面前,始终都无法逾越。
在这种情况下,匈奴人越打越急躁,越战越绝望,到了第四天的时候,进攻的力度锐减,连匈奴人自己,都感觉很难再攻破魏军的防线了。
有手下向刘豹建议绕道前往兹氏,刘豹沉默不语,现在才改变行军路线,是不是太晚了?
从别的路径前往兹氏并非不可,但相对于老爷岭的这条路,别的路至少也得多走两三天的时间,且不说另外一条路上会不会也有魏军的埋伏,就单单说兹氏城,能不能守住都是一个问题。
魏军坚如磐石的防线让匈奴人感到了绝望,但真正压倒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却是刘源和刘洪站出来的喊话。
兹氏城丢了,他们的家人没了,此刻的匈奴军所有的人,都木若呆鸡,心如死灰,没有人来怀疑刘源和刘洪的话,因为刘源和刘洪一直是呆在兹氏城的,如果兹氏城没有失守,他们是不可能被俘虏,不可能来到这儿的。
如今他们出现在这里,那怕他们不开口说话,也足以证明兹氏城丢了。
绝望的气息在匈奴人之中蔓延着,先前他们拼了性命也要往前冲的劲头,在这一瞬间消失殆尽,兹氏城的失守,让他们失去了前进的动力,也迷失了前进的方向。
哀莫大于心死,匈奴人绝望之下,已经彻底地丧失了先前誓死而战的精气神。
曹亮正是瞅中这个时机,果断地下达了攻击的命令。
越骑营和屯骑营的进攻果断而犀利,完全杀了匈奴人一个措手不及。
最初立营的时候,刘豹还是比较注意魏军骑兵的动向的,对可能出现的偷袭进行了防范,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一直和匈奴军交战的,是魏军的步兵,那怕是形势最为危急的时候,魏军骑兵也没有出现。
所以,匈奴人似乎有些麻痹了,认为此次在老爷岭阻击他们的,只有魏军步兵,魏军骑兵压根儿就没有出现。
但当魏军骑兵突然杀出来的时候,匈奴人突然发懵了,怎么回事,这支魏军骑兵是从天而降的吗,为什么事先连一点的征兆也没有。
虽然从魏军骑兵藏身的山谷到匈奴人的营地有一段的距离,但是魏军骑兵的速度足够快,这么一点距离也不过仅仅只是转瞬之间的事,当匈奴人意识到大祸临头的时候,还未能组织起任何有效的防御,魏军骑兵就已经是杀到了他们的近前。
匈奴骑兵的数量要比魏军骑兵多的多,那怕是这四天的战斗下来,匈奴兵损失了不少的人马,但是在总数量上面,还是远超于魏军骑兵的。
在正常的战斗中,骑兵数量的多少也是决定一场战斗胜负的关键,数量几倍于对方的队伍,获胜的几率肯定是很高的。
但此刻匈奴骑兵的状态,却不能用正常来形容,他们对突然杀出来的魏军全无防备意识,以至于魏军骑兵已经冲到了匈奴大营的前面,多数的匈奴骑兵还找不到自己的战马在哪儿。
出现这种混乱场面的缘故是在这三天的战斗中,匈奴骑兵一直无法骑马来作战,只能是弃马步战,所以他们干脆把战马都放在一起圈养,而骑兵却是徒步上山,和魏军进行步战。
但此刻魏军骑兵冲过来的时候,许多的匈奴骑兵这才想起了他们的战马,疯狂地跑向战马拴养的地。
可拴战马的位置与他们毕竟相隔了很远,还没等他们跑到拴马桩的前面时,魏军骑兵已经是势如闪电地冲入到了匈奴人的营中,开始了横行无忌的冲杀。
匈奴大营登时大乱,越骑营和屯骑营从东西两面对匈奴人实施了攻击,杀得匈奴人抱头鼠窜,狼狈不堪。
邓艾和石苞打得十分坚决,事先他们就已经制定好了进攻的路线,发起进攻之后,越骑营和屯骑营完全按照计划行事,在混乱的匈奴大营之中,有条不紊地横冲直撞,不管拦阻在他们面前的是什么人,一律地格杀勿论。
但曹亮的命令如山,邓艾和石苞谁也不敢违抗,随着曹亮的地位渐长,在军中的威望也是日渐加重,做为曹亮最初的追随者,邓艾石苞和曹亮的关系非比寻常,但再亲密的关系,也有上下尊卑之别,如今战绩赫赫地位超然的曹亮,已经成为了他们高山仰止的对象,军令如山,曹亮的话他们只能是唯命是从。
不过事实证明,曹亮往往做出的,都是最为正确的决断,如今平北军上下对曹亮皆是五体投地,口服心服。
曹亮让他们等,那么他们就只能是在山谷之中隐藏行踪,默默地等着,丝毫不敢有半句的怨言。
终于等来了出击的命令,这个时候,压抑了许久的越骑营和屯骑营,有如脱缰的野马,又好似决堤的洪水,肆意狂奔,一泻千里。
两支骑兵队伍,就如同是两把犀利的尖刀,向着匈奴人的营地狠狠地刺去。
原本匈奴人回援兹氏是快速推进,压根儿就没打算在半路上扎营安寨,但是行军到老爷岭之后,遇到了魏军顽强的阻击,使得匈奴的进军不得不暂停了下来,连续激战了三天,匈奴人也需要吃需要喝需要睡觉,所以刘豹不得不下令在老爷岭下就地扎营安寨,以保证军队的吃饭和睡觉。
一开始,匈奴人的士气还是十分的高昂,认为他们可以轻易地攻破魏军的阻击,返回兹氏城。但战事一拖就是三天,尽管匈奴人对魏军阵地进行了一轮又一轮的强攻,但始终未能攻破魏军的防线。
连日受挫让匈奴人的士气倍受打击,他们也清楚,时间拖得越久,形势对他们就是愈发的不利,兹氏城危在旦夕,但魏军的防线,就如同是一道铁闸,横亘在他们的面前,始终都无法逾越。
在这种情况下,匈奴人越打越急躁,越战越绝望,到了第四天的时候,进攻的力度锐减,连匈奴人自己,都感觉很难再攻破魏军的防线了。
有手下向刘豹建议绕道前往兹氏,刘豹沉默不语,现在才改变行军路线,是不是太晚了?
从别的路径前往兹氏并非不可,但相对于老爷岭的这条路,别的路至少也得多走两三天的时间,且不说另外一条路上会不会也有魏军的埋伏,就单单说兹氏城,能不能守住都是一个问题。
魏军坚如磐石的防线让匈奴人感到了绝望,但真正压倒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却是刘源和刘洪站出来的喊话。
兹氏城丢了,他们的家人没了,此刻的匈奴军所有的人,都木若呆鸡,心如死灰,没有人来怀疑刘源和刘洪的话,因为刘源和刘洪一直是呆在兹氏城的,如果兹氏城没有失守,他们是不可能被俘虏,不可能来到这儿的。
如今他们出现在这里,那怕他们不开口说话,也足以证明兹氏城丢了。
绝望的气息在匈奴人之中蔓延着,先前他们拼了性命也要往前冲的劲头,在这一瞬间消失殆尽,兹氏城的失守,让他们失去了前进的动力,也迷失了前进的方向。
哀莫大于心死,匈奴人绝望之下,已经彻底地丧失了先前誓死而战的精气神。
曹亮正是瞅中这个时机,果断地下达了攻击的命令。
越骑营和屯骑营的进攻果断而犀利,完全杀了匈奴人一个措手不及。
最初立营的时候,刘豹还是比较注意魏军骑兵的动向的,对可能出现的偷袭进行了防范,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一直和匈奴军交战的,是魏军的步兵,那怕是形势最为危急的时候,魏军骑兵也没有出现。
所以,匈奴人似乎有些麻痹了,认为此次在老爷岭阻击他们的,只有魏军步兵,魏军骑兵压根儿就没有出现。
但当魏军骑兵突然杀出来的时候,匈奴人突然发懵了,怎么回事,这支魏军骑兵是从天而降的吗,为什么事先连一点的征兆也没有。
虽然从魏军骑兵藏身的山谷到匈奴人的营地有一段的距离,但是魏军骑兵的速度足够快,这么一点距离也不过仅仅只是转瞬之间的事,当匈奴人意识到大祸临头的时候,还未能组织起任何有效的防御,魏军骑兵就已经是杀到了他们的近前。
匈奴骑兵的数量要比魏军骑兵多的多,那怕是这四天的战斗下来,匈奴兵损失了不少的人马,但是在总数量上面,还是远超于魏军骑兵的。
在正常的战斗中,骑兵数量的多少也是决定一场战斗胜负的关键,数量几倍于对方的队伍,获胜的几率肯定是很高的。
但此刻匈奴骑兵的状态,却不能用正常来形容,他们对突然杀出来的魏军全无防备意识,以至于魏军骑兵已经冲到了匈奴大营的前面,多数的匈奴骑兵还找不到自己的战马在哪儿。
出现这种混乱场面的缘故是在这三天的战斗中,匈奴骑兵一直无法骑马来作战,只能是弃马步战,所以他们干脆把战马都放在一起圈养,而骑兵却是徒步上山,和魏军进行步战。
但此刻魏军骑兵冲过来的时候,许多的匈奴骑兵这才想起了他们的战马,疯狂地跑向战马拴养的地。
可拴战马的位置与他们毕竟相隔了很远,还没等他们跑到拴马桩的前面时,魏军骑兵已经是势如闪电地冲入到了匈奴人的营中,开始了横行无忌的冲杀。
匈奴大营登时大乱,越骑营和屯骑营从东西两面对匈奴人实施了攻击,杀得匈奴人抱头鼠窜,狼狈不堪。
邓艾和石苞打得十分坚决,事先他们就已经制定好了进攻的路线,发起进攻之后,越骑营和屯骑营完全按照计划行事,在混乱的匈奴大营之中,有条不紊地横冲直撞,不管拦阻在他们面前的是什么人,一律地格杀勿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