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内郡地处平原地带,再加上临近洛阳,所以人口众多,曹亮倒不奢望将河内郡的人口全部迁往并州,只要能迁上一半或者是三分之一,曹亮就比较满意了。
打仗终归打得还是人口,当年曹操在汉中战败,撤离之时,强迁汉中两万户百姓安置于关中等地,严重的削弱了汉中的实力,直至蜀亡,汉中的人口都没有恢复到战前的水平。
如今曹亮欲以并州和司马家来对抗,其实最为差距深厚的,就是人口,长久以来,并州在人口上面就是短板,而由于人口稀少,也让曹亮的前途为之蒙尘。
桓范提出了将河内之民尽数迁往并州的想法,让曹亮顿时有一种眼前一亮的感觉,如果真能以河内之民充实并州之空虚的话,无疑是解决问题的最好方案。
但人口迁移从来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老百姓大多有一种故土情结,想让他们轻易地迁走,几乎很难办到。
和强迁流放司马一族的残余不同,因为司马一族是罪人,不服从强迁命令等待他们的,就是死路一条,而河内百姓本身是无罪的,曹亮想要让他们离开故土,就必须采用一些特殊的手段,不能把矛盾给激化了,否则就算是将这批百姓强迁到并州,那也是一些不安分的因素。
桓范看出曹亮的忧虑之色,不等他相问,主动便将计划详案亮了出来。
这个迁民入并的计划显然不是桓范心血来潮的想法,而是他一个深思熟虑的结果,计划之缜密,步骤之详尽,绝对不是他临时想出来的招儿。
河内郡大约有十万户三四十万人,柦范的目标是至少要迁走其中的一半,也就是五万户大约二十万人,这个数目虽然不算是是庞大,但是时间紧迫,司马氏的大军很快就会前来,想要尽快完成迁移,也不是容易的事。
在柦范的方案之中,首先要采用利诱的方法,让河内的百姓觉得迁移是一件好事,以户为单位,凡是迁移到并州的百姓,每户奖赏耕地一百亩,耕牛一头,钱一万,粮食五十斛,迁移的当年税赋全免,三年以内,税赋减半,对于有实际困难的家庭,官府在诸多方面提供帮助。
这样的优惠条件无疑会让一些无地可种的佃户为之心动,因为在河内,土地兼并十分的严重,几乎一半以上的耕地集中世家大族的手中,尤其是司马一族。
而司马一族被抄没家产之后,这些土地尽归并州军所有,只要并州宣布今年不再将土地租给佃户时,必定让广大佃户为生计发愁,在优惠条件的刺激下,许多佃户放弃河内远赴并州,可能性还是比较大的。
租种世家的土地,除了朝廷的税赋之外,还有受到世家大族的层层盘剥,收获的粮食只能是勉强糊口,遇到旱涝灾害,也只能是卖儿卖女寻求活路了。
而迁移并州之后,官府给提供耕地和耕牛,税赋当年全免,三年减半,这样的优惠条件,让无地和少地的百姓是心动不已。
至于一些有地的平民,桓范则张贴公告,宣布河内郡为交战区域,勒令战区内的百姓强迁出境,否则不予保证人身及财产安全。
百姓最怕的就是兵荒马乱,眼看着河内战乱将起,一部分原本坚持平民百姓最终还将会放弃故土,迁往并州。
如果前两批迁移的百姓达到了预期的数字,桓范也就不会再采用强制的手段了,如果达不到,那么接下来,就是强迁的手段了,扒房拆屋,一把火把他们的故居烧个干净,如果有反抗者,一律按谋逆罪论处。
总之,迁民入并想要成功,就必须得多管齐下,威胁利诱,这样的话,才可能会达到预期的目标,那就是五万户人口。
曹亮一听,立刻便点头赞同,确实,此次是一个大好的机会,可以为并州补充不少的人口,而人口的作用是显然易见的,那怕采用一些暴力的手段达成目标,也是在所不惜的。
曹亮和桓范研究这个迁民方案,一直研究到了五更天亮之时,这才算是有了些眉目,确定了迁民的具体办法,并准备当日就开始实施。
桓范对自己的这个方案被采纳,大为高兴,收拾东西的时候,随口说了一句:“将军当初为何会选择并州?”
曹亮一笑道:“并州乃龙兴之地,得并州者得天下也。”
龙兴之地?桓范明显地一怔,没听说过并州还有这个称谓,奇道:“自古得关中者得天下,可没听说过得并州者能得天下?”
曹亮微微地一笑,得关中者得天下,那是自周秦以来的说法,周秦汉三朝确实是自关中起兵而有天下,而历史的风向标,到了西晋之后,将会彻底地发生改变。
刘渊自并州起兵而得天下,从此从并州发迹的王朝便多的不可胜数,前赵、后赵、北魏、北齐、李唐、后唐、后晋、后汉、北汉,可以说都是北据并州而有天下的,曹亮将并州称之为龙兴之地,那可不是信口开河,而是得经过上千年历史时间所证实的。
并州之所以成为龙兴之地,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其特殊的地理位置,相对于中原大地而言,并州的地势高屋建瓴,进可攻退可守,并州的铁骑一旦呼啸南下,其势很难抵挡。
由于从唐朝到五代,一个接一个的王朝在这里崛起,所以晋阳也被称之为龙城,赵匡胤夺了天下之后,唯恐晋阳再出一个王朝,便用火烧水淹的方式摧毁了晋阳城,另选新址重建之,重建之时,在新晋阳城中广设丁字街,只为钉死龙脉。
不知是这丁字街起了作用,还是晋阳的龙脉真的为赵匡胤所破,自宋以后,并州果然败落了,再没有诞生任何一个新的王朝。
曹亮穿越而来,率先抢占这个龙兴之地,便可以掌握着历史的制高点,开创一个得并州而有天下的新风向。
打仗终归打得还是人口,当年曹操在汉中战败,撤离之时,强迁汉中两万户百姓安置于关中等地,严重的削弱了汉中的实力,直至蜀亡,汉中的人口都没有恢复到战前的水平。
如今曹亮欲以并州和司马家来对抗,其实最为差距深厚的,就是人口,长久以来,并州在人口上面就是短板,而由于人口稀少,也让曹亮的前途为之蒙尘。
桓范提出了将河内之民尽数迁往并州的想法,让曹亮顿时有一种眼前一亮的感觉,如果真能以河内之民充实并州之空虚的话,无疑是解决问题的最好方案。
但人口迁移从来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老百姓大多有一种故土情结,想让他们轻易地迁走,几乎很难办到。
和强迁流放司马一族的残余不同,因为司马一族是罪人,不服从强迁命令等待他们的,就是死路一条,而河内百姓本身是无罪的,曹亮想要让他们离开故土,就必须采用一些特殊的手段,不能把矛盾给激化了,否则就算是将这批百姓强迁到并州,那也是一些不安分的因素。
桓范看出曹亮的忧虑之色,不等他相问,主动便将计划详案亮了出来。
这个迁民入并的计划显然不是桓范心血来潮的想法,而是他一个深思熟虑的结果,计划之缜密,步骤之详尽,绝对不是他临时想出来的招儿。
河内郡大约有十万户三四十万人,柦范的目标是至少要迁走其中的一半,也就是五万户大约二十万人,这个数目虽然不算是是庞大,但是时间紧迫,司马氏的大军很快就会前来,想要尽快完成迁移,也不是容易的事。
在柦范的方案之中,首先要采用利诱的方法,让河内的百姓觉得迁移是一件好事,以户为单位,凡是迁移到并州的百姓,每户奖赏耕地一百亩,耕牛一头,钱一万,粮食五十斛,迁移的当年税赋全免,三年以内,税赋减半,对于有实际困难的家庭,官府在诸多方面提供帮助。
这样的优惠条件无疑会让一些无地可种的佃户为之心动,因为在河内,土地兼并十分的严重,几乎一半以上的耕地集中世家大族的手中,尤其是司马一族。
而司马一族被抄没家产之后,这些土地尽归并州军所有,只要并州宣布今年不再将土地租给佃户时,必定让广大佃户为生计发愁,在优惠条件的刺激下,许多佃户放弃河内远赴并州,可能性还是比较大的。
租种世家的土地,除了朝廷的税赋之外,还有受到世家大族的层层盘剥,收获的粮食只能是勉强糊口,遇到旱涝灾害,也只能是卖儿卖女寻求活路了。
而迁移并州之后,官府给提供耕地和耕牛,税赋当年全免,三年减半,这样的优惠条件,让无地和少地的百姓是心动不已。
至于一些有地的平民,桓范则张贴公告,宣布河内郡为交战区域,勒令战区内的百姓强迁出境,否则不予保证人身及财产安全。
百姓最怕的就是兵荒马乱,眼看着河内战乱将起,一部分原本坚持平民百姓最终还将会放弃故土,迁往并州。
如果前两批迁移的百姓达到了预期的数字,桓范也就不会再采用强制的手段了,如果达不到,那么接下来,就是强迁的手段了,扒房拆屋,一把火把他们的故居烧个干净,如果有反抗者,一律按谋逆罪论处。
总之,迁民入并想要成功,就必须得多管齐下,威胁利诱,这样的话,才可能会达到预期的目标,那就是五万户人口。
曹亮一听,立刻便点头赞同,确实,此次是一个大好的机会,可以为并州补充不少的人口,而人口的作用是显然易见的,那怕采用一些暴力的手段达成目标,也是在所不惜的。
曹亮和桓范研究这个迁民方案,一直研究到了五更天亮之时,这才算是有了些眉目,确定了迁民的具体办法,并准备当日就开始实施。
桓范对自己的这个方案被采纳,大为高兴,收拾东西的时候,随口说了一句:“将军当初为何会选择并州?”
曹亮一笑道:“并州乃龙兴之地,得并州者得天下也。”
龙兴之地?桓范明显地一怔,没听说过并州还有这个称谓,奇道:“自古得关中者得天下,可没听说过得并州者能得天下?”
曹亮微微地一笑,得关中者得天下,那是自周秦以来的说法,周秦汉三朝确实是自关中起兵而有天下,而历史的风向标,到了西晋之后,将会彻底地发生改变。
刘渊自并州起兵而得天下,从此从并州发迹的王朝便多的不可胜数,前赵、后赵、北魏、北齐、李唐、后唐、后晋、后汉、北汉,可以说都是北据并州而有天下的,曹亮将并州称之为龙兴之地,那可不是信口开河,而是得经过上千年历史时间所证实的。
并州之所以成为龙兴之地,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其特殊的地理位置,相对于中原大地而言,并州的地势高屋建瓴,进可攻退可守,并州的铁骑一旦呼啸南下,其势很难抵挡。
由于从唐朝到五代,一个接一个的王朝在这里崛起,所以晋阳也被称之为龙城,赵匡胤夺了天下之后,唯恐晋阳再出一个王朝,便用火烧水淹的方式摧毁了晋阳城,另选新址重建之,重建之时,在新晋阳城中广设丁字街,只为钉死龙脉。
不知是这丁字街起了作用,还是晋阳的龙脉真的为赵匡胤所破,自宋以后,并州果然败落了,再没有诞生任何一个新的王朝。
曹亮穿越而来,率先抢占这个龙兴之地,便可以掌握着历史的制高点,开创一个得并州而有天下的新风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