沁水不过是出了太行山的一座小县城,属于河内三角防御圈的边缘地带,丢不丢失对于陈泰来说无足轻重的,但是据最新情报,这支并州军攻克了沁水之后,并没有做任何的停留,而是一口气奔温县而来。
温县的战略地位显然就要比沁水高的多了,而且这里可是司马氏的老家。两年前曹亮从洛阳撤退,行至温县之时,把司马氏连根铲除,就连司马昭的妻子王元姬回乡省亲,也被曹亮一并掳走了,整个温县举城被全迁,等到司马懿收服温县之时,那儿早己是空城一座了。
如今温县虽然恢复了一些人口,但距离当年的繁华程度却是远远不及的,整座城内人丁稀少,门可罗雀,城内最多的,也只是驻守在那儿的军队。
这次曹亮派兵出石门,攻沁水,居然下一个目标还是锁定了温县,这不禁让陈泰是怒火中烧,他们居然还敢来温县,真是不知死字怎么写!
于是陈泰抽调出了一万步骑,决定在温县西北的五龙口伏击这支并州军,鉴于这支并州军全部由步兵组成,所以陈泰在调动军队时,尽可能地多调动一些骑兵,让这一万步骑的比例达到了一比一,陈泰相信,光是五千骑兵就足以对并州军形成碾压之势了,剩下的五千步兵,不过是敲敲边鼓,打扫一下战场罢了,在这平原地带,那怕你的步兵再厉害,也终究不可能是骑兵的对手。
陈泰没有委派其他将领,而是他亲自带队,直奔五龙口而去,司马军对阵并州军,已经是连番的败绩了,陈泰急需要一场大胜来提振士气,就算一口气吃掉并州长的这三千人不太过瘾,但蚊子腿再小,它也是肉啊!
虽然说温县一带的地形是以平原为主,但五龙口一带的地形,却略显复杂,五条大路交汇于此,形如五条长龙,所以才有五龙口之称,是南北东西的要冲之地,陈泰只需守在这里,只要并州军敢南下,五龙口就是必经之地。
陈泰到达五龙口之后,并州军并没有赶到,这就给了他从容设伏的最好机会。
陈泰将骑兵分为了两队,埋伏在左右两翼,而正面,则交给了步兵部队,对并州军进行阻击,因为遭遇到骑兵袭击之后,步兵最大的本能就是四散而逃,如果这个时候有步兵阵地来阻击这些逃兵的话,可以收到奇效,甚至有可能一个不剩地全歼敌军。
布置好一切之后,陈泰一边张网以待,悠闲地等着并州军到来,另一边派出斥侯,实时打探并州的消息,万一并州军不来了,自己的这番辛苦岂不是白费了。
还好斥侯传回来了最新消息表明,并州军已经在二十里之外了,陈泰便放心下来,不怕他来,就怕他不来,陈泰做好了万全的准备,就是准备在五龙口重创全歼掉这支并州军,也为司马军扬下眉吐一口气。
可按理说二十里的行程并不算太长,按正常速度计算,大约二个时辰就应该抵达了,但陈泰都等了将近三个时辰,还没有看到并州军的身影,如果不是斥侯兵时刻更新着并州军的动态,陈泰都怀疑并州军是不是改道了。
终于,陈泰站在一处高地上,看到了逶迤而来的并州军,不过他很好奇,这是一支步兵部队吗,怎么看都象是一个辎重营,长长的队伍两侧,都是装着扁箱的车辆,这些车辆都是由骡子来牵拉的,一辆接一辆地排列着,密密的,行动起来比较缓慢,也难怪陈泰会等待了三个时辰,这支并州军的行动速度,可以用龟速来形容了。
部下的校尉请示陈泰,并州军已经进入到了他们预定的伏击圈了,是否立刻发起攻击。
陈泰看到那些车辆之后有些愣神,他还在琢磨着并州军带那么多辎重车干什么,是要运粮吗,可看起来也不太像。
校尉提醒之后,陈泰这才回过神来,心道,研究那些车辆有什么用,他们这次的攻击目标是并州军,只要杀死所有的并州兵即可,管他们带这些辎重车干什么。
于是陈泰下令擂鼓,埋伏在左右两路的骑兵一齐杀出,对包围圈之中的并州军进行左右夹击。
鼓声隆隆,司马军的骑兵如出林猛虎,向着并州军突袭而去。
并州军的队列由于两侧布置着扁箱车,所以行进的速度并不是很快,马隆完全是一副不急不徐的样子,骑兵缓慢而进,怡然自得。
兵出石门关,袭取沁水城,先锋营的进展十分的顺利,一路之上,也未曾遇到任何有力的抵抗,不过马隆很清楚,自己已经大张旗鼓地河内搞出了很大的动静,驻守在河内的司马军不可能不知道,接下来,肯定会发生最为激烈的战斗,但具体到何处,马隆不好判断。
不过从离开沁水到奔袭温县的路上,任何一处都有可能成为战场,所以马隆要求先锋营的士兵保持足够的警惕,随时做好战斗的准备。
队伍的行进速度比较缓慢,这是马隆所刻意要求的,低速的行军可以让士兵保持着足够的体力,以应对马上就要来临的战斗,现在每日行军多少里并没有实际的意义,马隆最大的目的,只不过是引诱司马军来袭。
他的这种战术,是一种后发制人的战术,由于马隆的部队机动能力差,如果让他主动追击敌人的话,是很难办到的,只有引诱敌人来攻,他才有机会歼敌,有机会打胜仗,如果对手一直躲着他,不与他交战,马隆还真是无计可施。
不过上了战场目标就是争胜,所以很少会出现双方避而不战的现象,马隆知道,陈泰一定不会在温县老老实实地呆着等自己去攻城,肯定会在半路上伏击的,所以马隆已经做好了充分的战斗准备。
刚到五龙口,就听得战鼓齐鸣,杀声四起,马隆精神为之一震,面露喜色,暗道:来得正好!
温县的战略地位显然就要比沁水高的多了,而且这里可是司马氏的老家。两年前曹亮从洛阳撤退,行至温县之时,把司马氏连根铲除,就连司马昭的妻子王元姬回乡省亲,也被曹亮一并掳走了,整个温县举城被全迁,等到司马懿收服温县之时,那儿早己是空城一座了。
如今温县虽然恢复了一些人口,但距离当年的繁华程度却是远远不及的,整座城内人丁稀少,门可罗雀,城内最多的,也只是驻守在那儿的军队。
这次曹亮派兵出石门,攻沁水,居然下一个目标还是锁定了温县,这不禁让陈泰是怒火中烧,他们居然还敢来温县,真是不知死字怎么写!
于是陈泰抽调出了一万步骑,决定在温县西北的五龙口伏击这支并州军,鉴于这支并州军全部由步兵组成,所以陈泰在调动军队时,尽可能地多调动一些骑兵,让这一万步骑的比例达到了一比一,陈泰相信,光是五千骑兵就足以对并州军形成碾压之势了,剩下的五千步兵,不过是敲敲边鼓,打扫一下战场罢了,在这平原地带,那怕你的步兵再厉害,也终究不可能是骑兵的对手。
陈泰没有委派其他将领,而是他亲自带队,直奔五龙口而去,司马军对阵并州军,已经是连番的败绩了,陈泰急需要一场大胜来提振士气,就算一口气吃掉并州长的这三千人不太过瘾,但蚊子腿再小,它也是肉啊!
虽然说温县一带的地形是以平原为主,但五龙口一带的地形,却略显复杂,五条大路交汇于此,形如五条长龙,所以才有五龙口之称,是南北东西的要冲之地,陈泰只需守在这里,只要并州军敢南下,五龙口就是必经之地。
陈泰到达五龙口之后,并州军并没有赶到,这就给了他从容设伏的最好机会。
陈泰将骑兵分为了两队,埋伏在左右两翼,而正面,则交给了步兵部队,对并州军进行阻击,因为遭遇到骑兵袭击之后,步兵最大的本能就是四散而逃,如果这个时候有步兵阵地来阻击这些逃兵的话,可以收到奇效,甚至有可能一个不剩地全歼敌军。
布置好一切之后,陈泰一边张网以待,悠闲地等着并州军到来,另一边派出斥侯,实时打探并州的消息,万一并州军不来了,自己的这番辛苦岂不是白费了。
还好斥侯传回来了最新消息表明,并州军已经在二十里之外了,陈泰便放心下来,不怕他来,就怕他不来,陈泰做好了万全的准备,就是准备在五龙口重创全歼掉这支并州军,也为司马军扬下眉吐一口气。
可按理说二十里的行程并不算太长,按正常速度计算,大约二个时辰就应该抵达了,但陈泰都等了将近三个时辰,还没有看到并州军的身影,如果不是斥侯兵时刻更新着并州军的动态,陈泰都怀疑并州军是不是改道了。
终于,陈泰站在一处高地上,看到了逶迤而来的并州军,不过他很好奇,这是一支步兵部队吗,怎么看都象是一个辎重营,长长的队伍两侧,都是装着扁箱的车辆,这些车辆都是由骡子来牵拉的,一辆接一辆地排列着,密密的,行动起来比较缓慢,也难怪陈泰会等待了三个时辰,这支并州军的行动速度,可以用龟速来形容了。
部下的校尉请示陈泰,并州军已经进入到了他们预定的伏击圈了,是否立刻发起攻击。
陈泰看到那些车辆之后有些愣神,他还在琢磨着并州军带那么多辎重车干什么,是要运粮吗,可看起来也不太像。
校尉提醒之后,陈泰这才回过神来,心道,研究那些车辆有什么用,他们这次的攻击目标是并州军,只要杀死所有的并州兵即可,管他们带这些辎重车干什么。
于是陈泰下令擂鼓,埋伏在左右两路的骑兵一齐杀出,对包围圈之中的并州军进行左右夹击。
鼓声隆隆,司马军的骑兵如出林猛虎,向着并州军突袭而去。
并州军的队列由于两侧布置着扁箱车,所以行进的速度并不是很快,马隆完全是一副不急不徐的样子,骑兵缓慢而进,怡然自得。
兵出石门关,袭取沁水城,先锋营的进展十分的顺利,一路之上,也未曾遇到任何有力的抵抗,不过马隆很清楚,自己已经大张旗鼓地河内搞出了很大的动静,驻守在河内的司马军不可能不知道,接下来,肯定会发生最为激烈的战斗,但具体到何处,马隆不好判断。
不过从离开沁水到奔袭温县的路上,任何一处都有可能成为战场,所以马隆要求先锋营的士兵保持足够的警惕,随时做好战斗的准备。
队伍的行进速度比较缓慢,这是马隆所刻意要求的,低速的行军可以让士兵保持着足够的体力,以应对马上就要来临的战斗,现在每日行军多少里并没有实际的意义,马隆最大的目的,只不过是引诱司马军来袭。
他的这种战术,是一种后发制人的战术,由于马隆的部队机动能力差,如果让他主动追击敌人的话,是很难办到的,只有引诱敌人来攻,他才有机会歼敌,有机会打胜仗,如果对手一直躲着他,不与他交战,马隆还真是无计可施。
不过上了战场目标就是争胜,所以很少会出现双方避而不战的现象,马隆知道,陈泰一定不会在温县老老实实地呆着等自己去攻城,肯定会在半路上伏击的,所以马隆已经做好了充分的战斗准备。
刚到五龙口,就听得战鼓齐鸣,杀声四起,马隆精神为之一震,面露喜色,暗道:来得正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