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他们采用刀劈斧砍的方法,也就是拿着他们手中的兵器,却试图破坏这瞟扁箱车。
但是构成扁箱车的这些粗大原木,至少也是碗口粗细,不是那种玲珑小巧的玉碗,而是那种老百姓最常用的粗瓷大碗,如此粗大的原木,一刀一剑下去,最多也只砍个白印,蹦起一点的木屑来。
这不禁让司马军很是无语,他们几乎是费尽了九牛二虎之力,付出了不知道多少的伤亡代价,才勉强地冲到了扁箱车的近前,但到了近前才悲催地发现,这些扁箱车,竟然是坚固无比,想要破坏它,试比登天还难,就不算并州军不断地还击,给予靠近扁箱车的司马兵以重创,单单让司马军来破坏这些扁箱车,那怕他们使上吃奶的劲,也动不了分毫,单凭手中的刀剑,就算是砍上一天,也未必能有什么好的结果。
火攻,是司马军想到的第二个办法,火能克木,就算刀剑砍不动这些木头,那么放火还烧不掉吗?
于是司马军准备了大量的火把,在冲到扁箱车的近前之后,便将这些火把纷纷投向了扁箱车,企图用火来烧掉这些扁箱车。
但马隆早有防御的手段,在每一辆扁箱车的后面,都装有用兽皮缝制的水袋,里面存贮着大量的水,一旦司马军把火把扔过来,并州军就拿水把这些火把给浇灭了,而且浇水的过程中,扁箱车也被淋得湿漉漉的,原本这些原木就是刚砍伐的树,树干是湿的不易着火,再加上淋得湿湿的,那怕有一些残存的火把在下面燃烧着,却依然也无法将扁箱车给点燃了。
为了能够攻到扁箱车阵的前面,司马军真的是付出了相当大的代价,他们的每一次冲击,几乎都是用满地的尸体和鲜血来铺路,并州军的箭矢如雨,被射死射伤的司马军不计其数。
每一个能站到扁箱车阵前面的,都可以说是幸运儿,但冲到近前之后,他们又发现这是一个天大的悲剧,这些扁箱车一个个坚固无比,刀砍不动,火烧不掉,无论他们使出浑身的解数,都无法再前进一步。
陈泰没有想到竟然会是如此的结局,原本以为这次他率领一万步骑联合出马,必定可以一战打垮这么一支三千人的并州军,毕竟从那个角度来讲,这都是一场力量悬殊的较量,司马军没有理由会输给并州军。
但现实却给陈泰上了一课,在平原地带,骑兵也并非是无敌的存在,步兵如果采用比较恰当的防御手段,依然会给战无不胜所向披靡的骑兵带来很大的麻烦。
陈泰现在确实有些焦头烂额了,连番的进攻受挫让他是损失惨重,远远望去,整个五龙口战场上横尸遍野,几乎每向前一步,都可以看到一具人或战马的尸体,这里几乎成为了司马军的坟场。
以一万人来打三千人,打成这个惨样,陈泰恐怕也是前无古人了,并州军全部龟缩在扁箱车内,陈泰看不到里面的状况,也不知道他们的伤亡情况,不过从车阵里面射出来的箭矢密度,却始终没有降低,依然是那样的密集,似乎他们的人从始至终就都是三千人,不曾减少一个似的。
陈泰脸色极为的难看,原本他还以为自己依靠不断的进攻来消耗掉并州军的箭矢,时间一长,并州军的弓箭就难以为继了,毕竟按常理来推测,任何一名弓箭兵携带的箭都是有限的,按司马军的配备,一名弓箭兵最多也就带二十支箭,现在射了大半天,司马军的箭差不多也已经快射光了。
可并州军的箭,却如同是无休无止,无穷无尽一般,照这个形势发展下去,那怕陈泰把这一万人全部给拼光了,也未必能消耗完并州军的箭。
事实上,也确实如此,马隆在出征之前,准备了大量的箭矢,光是普通的箭矢,他就准备了二十万支,这还不包括连弩的箭矢,如此数量庞大的箭,单靠士兵携带肯定是不行的,每人都得扛几大捆,那得活活累死。
但马隆自有妙招,扁箱车上那一个个巨大的木箱都是空的,所以步兵所需的以弓箭,马隆都安排放置在木箱之内,随用随取,十分的方便。
不仅如此,先锋营所需的粮草军仗,这些扁木箱统统收纳,所以这些扁箱车,不停是先锋营的防御武器,而且还充当着辎重车的角色,一举两得。
马隆的扁箱车阵,依靠的就是两样武器,一个就是扁箱车,另一个就是弓箭。
扁箱车为先锋营提供了强而有力的防御保障,所以马隆将这些车辆建靠的相当牢固,不管敌人采用什么样的手段,想要破坏扁箱车,都是一件很难的事。
不过没有人来保护的话,扁箱车终究是死物一件,所以马隆在把扁箱车打造得坚固无比的同时,准备了大量的箭矢来武装先锋营,只要敌人前来进攻,试图破坏扁箱车,那就让他付出惨重的代价。
其实以战车结阵的这种步兵作战方式先人并不是没有采用过,就连以前的并州军,曹亮都配备有偏厢车,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抵御敌人骑兵的进攻,不过由于战车结阵的方法机动性能实在是太差了,所以很难完全成为步兵的首选作战方式。试想一下,如果敌人不来进攻,那么再坚固的战车也没有用武之地。
马隆的扁箱车阵,几乎是走了战车结阵的一种极端,坚固的到令人绝望的扁箱车,绝不是敌人可以用普通手段就能破坏了的,而且在战阵之中的步兵,一律是纯粹的弓弩兵,马隆没有配备其他的兵种,或者说其他的兵种所占据的比例微乎其微。
这样的一种步兵战斗兵种配置,也确实是闻所未闻的,长期以来,步兵的兵种配置都是采用取长补短式的配置,各兵种之间尽可能地合理化,这样才能攻守平衡。
但是构成扁箱车的这些粗大原木,至少也是碗口粗细,不是那种玲珑小巧的玉碗,而是那种老百姓最常用的粗瓷大碗,如此粗大的原木,一刀一剑下去,最多也只砍个白印,蹦起一点的木屑来。
这不禁让司马军很是无语,他们几乎是费尽了九牛二虎之力,付出了不知道多少的伤亡代价,才勉强地冲到了扁箱车的近前,但到了近前才悲催地发现,这些扁箱车,竟然是坚固无比,想要破坏它,试比登天还难,就不算并州军不断地还击,给予靠近扁箱车的司马兵以重创,单单让司马军来破坏这些扁箱车,那怕他们使上吃奶的劲,也动不了分毫,单凭手中的刀剑,就算是砍上一天,也未必能有什么好的结果。
火攻,是司马军想到的第二个办法,火能克木,就算刀剑砍不动这些木头,那么放火还烧不掉吗?
于是司马军准备了大量的火把,在冲到扁箱车的近前之后,便将这些火把纷纷投向了扁箱车,企图用火来烧掉这些扁箱车。
但马隆早有防御的手段,在每一辆扁箱车的后面,都装有用兽皮缝制的水袋,里面存贮着大量的水,一旦司马军把火把扔过来,并州军就拿水把这些火把给浇灭了,而且浇水的过程中,扁箱车也被淋得湿漉漉的,原本这些原木就是刚砍伐的树,树干是湿的不易着火,再加上淋得湿湿的,那怕有一些残存的火把在下面燃烧着,却依然也无法将扁箱车给点燃了。
为了能够攻到扁箱车阵的前面,司马军真的是付出了相当大的代价,他们的每一次冲击,几乎都是用满地的尸体和鲜血来铺路,并州军的箭矢如雨,被射死射伤的司马军不计其数。
每一个能站到扁箱车阵前面的,都可以说是幸运儿,但冲到近前之后,他们又发现这是一个天大的悲剧,这些扁箱车一个个坚固无比,刀砍不动,火烧不掉,无论他们使出浑身的解数,都无法再前进一步。
陈泰没有想到竟然会是如此的结局,原本以为这次他率领一万步骑联合出马,必定可以一战打垮这么一支三千人的并州军,毕竟从那个角度来讲,这都是一场力量悬殊的较量,司马军没有理由会输给并州军。
但现实却给陈泰上了一课,在平原地带,骑兵也并非是无敌的存在,步兵如果采用比较恰当的防御手段,依然会给战无不胜所向披靡的骑兵带来很大的麻烦。
陈泰现在确实有些焦头烂额了,连番的进攻受挫让他是损失惨重,远远望去,整个五龙口战场上横尸遍野,几乎每向前一步,都可以看到一具人或战马的尸体,这里几乎成为了司马军的坟场。
以一万人来打三千人,打成这个惨样,陈泰恐怕也是前无古人了,并州军全部龟缩在扁箱车内,陈泰看不到里面的状况,也不知道他们的伤亡情况,不过从车阵里面射出来的箭矢密度,却始终没有降低,依然是那样的密集,似乎他们的人从始至终就都是三千人,不曾减少一个似的。
陈泰脸色极为的难看,原本他还以为自己依靠不断的进攻来消耗掉并州军的箭矢,时间一长,并州军的弓箭就难以为继了,毕竟按常理来推测,任何一名弓箭兵携带的箭都是有限的,按司马军的配备,一名弓箭兵最多也就带二十支箭,现在射了大半天,司马军的箭差不多也已经快射光了。
可并州军的箭,却如同是无休无止,无穷无尽一般,照这个形势发展下去,那怕陈泰把这一万人全部给拼光了,也未必能消耗完并州军的箭。
事实上,也确实如此,马隆在出征之前,准备了大量的箭矢,光是普通的箭矢,他就准备了二十万支,这还不包括连弩的箭矢,如此数量庞大的箭,单靠士兵携带肯定是不行的,每人都得扛几大捆,那得活活累死。
但马隆自有妙招,扁箱车上那一个个巨大的木箱都是空的,所以步兵所需的以弓箭,马隆都安排放置在木箱之内,随用随取,十分的方便。
不仅如此,先锋营所需的粮草军仗,这些扁木箱统统收纳,所以这些扁箱车,不停是先锋营的防御武器,而且还充当着辎重车的角色,一举两得。
马隆的扁箱车阵,依靠的就是两样武器,一个就是扁箱车,另一个就是弓箭。
扁箱车为先锋营提供了强而有力的防御保障,所以马隆将这些车辆建靠的相当牢固,不管敌人采用什么样的手段,想要破坏扁箱车,都是一件很难的事。
不过没有人来保护的话,扁箱车终究是死物一件,所以马隆在把扁箱车打造得坚固无比的同时,准备了大量的箭矢来武装先锋营,只要敌人前来进攻,试图破坏扁箱车,那就让他付出惨重的代价。
其实以战车结阵的这种步兵作战方式先人并不是没有采用过,就连以前的并州军,曹亮都配备有偏厢车,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抵御敌人骑兵的进攻,不过由于战车结阵的方法机动性能实在是太差了,所以很难完全成为步兵的首选作战方式。试想一下,如果敌人不来进攻,那么再坚固的战车也没有用武之地。
马隆的扁箱车阵,几乎是走了战车结阵的一种极端,坚固的到令人绝望的扁箱车,绝不是敌人可以用普通手段就能破坏了的,而且在战阵之中的步兵,一律是纯粹的弓弩兵,马隆没有配备其他的兵种,或者说其他的兵种所占据的比例微乎其微。
这样的一种步兵战斗兵种配置,也确实是闻所未闻的,长期以来,步兵的兵种配置都是采用取长补短式的配置,各兵种之间尽可能地合理化,这样才能攻守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