狭路相逢勇者胜!
此时骁骑营在文钦一马当先的带领下,斗志昂扬,气势如虹,他们已经顾不上去考虑寻找敌人的破绽和漏洞了,那怕遭遇到的,是最强之敌,他们也是一往无前,没有退缩半步。
这就是虎豹骑的战斗精神,没有他们打不赢的仗,没有他们迈不过去的坎,不管这场战斗的胜负如何,光凭气势,骁骑营就已经先羸了第一阵。
虽然经过了两天的长途行军,从体力上来说骁骑营并不在最佳的状态,但在生死关头,迸发出来的能量,却让骁骑营的战意直逼顶点,在文钦的带领下,骁骑营此刻的速度,已经达到了他们平时训练的最高速度,就同一柄柄的利刃,直插司马军的阵营。
司马军在此埋伏已久,一般的军队,到这种遭遇战都会事先观望一下,侦察一下敌情,然后才会行动,司马军没有料想到骁骑营只是刚刚出现在视线之中,就如同发了疯了一般地冲了上来,靠,这也打得太生猛了吧!
惯性冲击力可以说是骁骑营最大的法宝,速度越快,冲击力自然越强,司马军虽然事先提前布署好了防线,但是显然他们还是低估了骁骑营的冲击波,骁骑营悍不畏死,每一名冲锋在前的骑兵带着一股视死如归的气势,坚如磐石一样的司马军阵地转瞬之间就被这股洪流给冲垮了,双方卷入到了最为残酷的厮杀之中。
骁骑营的骑兵大多数使用的都是标配的马刀,拥有了高桥马鞍和双边马镫之后,并州骑兵完全的把双手给解放了出来,不但他们可以双手握刀,增加了劈砍的力度,而且骑在马背上,他们可以大幅度的做攻击和闪避的动作,将这种狭长的马刀挥舞如风。
而司马军的骑兵,由于马具的关系,在战斗时他们不得不紧紧地用左手来抓住缰绳,只能是单手持枪或者持刀来作战。
单手的武器在力度上自然是没法和双手的武器相提并论的,而且双手武器也不是一加一那么简单,由于骁骑营在马背上可以大幅度地移动,马刀的使用更为地灵活多变,想怎么劈就怎么劈,想怎么砍就怎么砍。
而司马骑兵那敢这么大幅度的做动作,他们一大半的力气都用在了双腿和腰腹的上面,就这还得注意平衡,一不留神就有可能从马背上掉下来。
双方陷入短兵相接的战斗之后,并州军新式马具的作用就充分的体现了出来,高桥马鞍尤其是双边马镫,对骑兵战斗力的提升,简直就是无与伦比的,在一对一的对抗之中,并州军占据着绝对的优势,动作灵活,身手矫健,而司马骑兵却是笨拙无比,反应迟钝,双方打起来,根本就没有任何的可比性,并州军占据着压倒性的碾压之势。
骁骑营冲入到了敌阵之中,大肆地大砍大杀,司马军精心构筑的防线,也根本就无法抵御得了他们这样的攻击。
按理说,司马军早就料算到并州军会攻击他们两支军队的衔接部,事先就已经调集了最为精锐的军队在驻守,但就是这么坚固的防守,在骁骑营的强悍攻势面前,竟然也如同是纸一样糊的一般,轻易地就坍塌了。
这一战打得司马军都有些怀疑人生了,以前他们也不是没有和并州骑兵交过手,但是这次再度交手之后,他们发现并州骑兵何止变强了一点点,那简直就是完全不可同日而语。
以前司马军还可以凭借着兵力上的优势,和并州军打个平手,但现在他们发现,兵力上的优势已经不足以弥补这种战斗力上面的差距了,现在并州军的冲击力,根本不是他们可以匹敌的。
许多的司马兵也不是傻子,尢其是以前和骁骑营交过手的骑兵,对这种差距感同身受,近距离的短兵作战,他们更能清楚地看到双方装备的不同。
并州军在马背上挥洒自如,许多动作看得司马兵都心惊肉跳,就那一个侧身横劈,那幅度,别说是不抓缰绳,就算是抓着缰绳,也很可能从马背上掉下来。
但是骁骑兵却是安然无恙,坐在马背上,安稳如山,看来能让他们做出这种动作的,无疑是他们脚踩的那个东西。
其实那个东西也并不陌生,虽然材质不高,但它的样子和司马骑兵上马时踩踏的那个马镫几乎一样,环状的,可以把脚搁里头。
唯一不同的,是并州军有两个马镫,左边一个,右边一个,而且悬挂的位置也恰到好处,骑兵骑在马上,双脚自然正好踩在马镫上,不像司马骑兵,那个单边的马镫只是上马时临时踩一下,骑上马之后就完全没用了。
马镫还是那个马镫,就是因为改变了一下使用方法,竟然能让战斗力差上这么多,究竟是什么样的天才,才会想到这个办法的?
相比而言,几乎所的人的都是蠢人,为什么这么简单的东西,就没有人能想得到?
看到双边马镫的人都恨不得有一种一头撞死的感觉,感觉这么多年简直就是白活了,这么一个简单的马具,可以如此高效地提升骑兵的战斗力,却没人能做出来,真是蠢到家了。
许多的骑兵此刻都恨不得赶紧回去再找一个马镫来,左右两边各挂上一个,他们迫切地也想要尝试一下这双边马镫来带来的骑乘快感。
战斗进行的几乎是毫无悬念,在骁骑营的强大冲击力面前,司马军再坚固的防线也是无济于事,尽管他们调集了大批的军队来堵截,但在犀利的攻击面前,也只能是螳臂挡车而已。
骁骑营一路向前,杀得司马军是人仰马翻,尸横遍野,就算他们拼尽全力,想要截住骁骑营,最终证明也只是徒劳而已。
在骁骑营身后紧追不舍的是司马昭,他已经使出了吃奶的力气在拼命的赶路了,但可惜还是追不上骁骑营,等他们和前面的司马军会师之时,骁骑营已经是突围而去了。
此时骁骑营在文钦一马当先的带领下,斗志昂扬,气势如虹,他们已经顾不上去考虑寻找敌人的破绽和漏洞了,那怕遭遇到的,是最强之敌,他们也是一往无前,没有退缩半步。
这就是虎豹骑的战斗精神,没有他们打不赢的仗,没有他们迈不过去的坎,不管这场战斗的胜负如何,光凭气势,骁骑营就已经先羸了第一阵。
虽然经过了两天的长途行军,从体力上来说骁骑营并不在最佳的状态,但在生死关头,迸发出来的能量,却让骁骑营的战意直逼顶点,在文钦的带领下,骁骑营此刻的速度,已经达到了他们平时训练的最高速度,就同一柄柄的利刃,直插司马军的阵营。
司马军在此埋伏已久,一般的军队,到这种遭遇战都会事先观望一下,侦察一下敌情,然后才会行动,司马军没有料想到骁骑营只是刚刚出现在视线之中,就如同发了疯了一般地冲了上来,靠,这也打得太生猛了吧!
惯性冲击力可以说是骁骑营最大的法宝,速度越快,冲击力自然越强,司马军虽然事先提前布署好了防线,但是显然他们还是低估了骁骑营的冲击波,骁骑营悍不畏死,每一名冲锋在前的骑兵带着一股视死如归的气势,坚如磐石一样的司马军阵地转瞬之间就被这股洪流给冲垮了,双方卷入到了最为残酷的厮杀之中。
骁骑营的骑兵大多数使用的都是标配的马刀,拥有了高桥马鞍和双边马镫之后,并州骑兵完全的把双手给解放了出来,不但他们可以双手握刀,增加了劈砍的力度,而且骑在马背上,他们可以大幅度的做攻击和闪避的动作,将这种狭长的马刀挥舞如风。
而司马军的骑兵,由于马具的关系,在战斗时他们不得不紧紧地用左手来抓住缰绳,只能是单手持枪或者持刀来作战。
单手的武器在力度上自然是没法和双手的武器相提并论的,而且双手武器也不是一加一那么简单,由于骁骑营在马背上可以大幅度地移动,马刀的使用更为地灵活多变,想怎么劈就怎么劈,想怎么砍就怎么砍。
而司马骑兵那敢这么大幅度的做动作,他们一大半的力气都用在了双腿和腰腹的上面,就这还得注意平衡,一不留神就有可能从马背上掉下来。
双方陷入短兵相接的战斗之后,并州军新式马具的作用就充分的体现了出来,高桥马鞍尤其是双边马镫,对骑兵战斗力的提升,简直就是无与伦比的,在一对一的对抗之中,并州军占据着绝对的优势,动作灵活,身手矫健,而司马骑兵却是笨拙无比,反应迟钝,双方打起来,根本就没有任何的可比性,并州军占据着压倒性的碾压之势。
骁骑营冲入到了敌阵之中,大肆地大砍大杀,司马军精心构筑的防线,也根本就无法抵御得了他们这样的攻击。
按理说,司马军早就料算到并州军会攻击他们两支军队的衔接部,事先就已经调集了最为精锐的军队在驻守,但就是这么坚固的防守,在骁骑营的强悍攻势面前,竟然也如同是纸一样糊的一般,轻易地就坍塌了。
这一战打得司马军都有些怀疑人生了,以前他们也不是没有和并州骑兵交过手,但是这次再度交手之后,他们发现并州骑兵何止变强了一点点,那简直就是完全不可同日而语。
以前司马军还可以凭借着兵力上的优势,和并州军打个平手,但现在他们发现,兵力上的优势已经不足以弥补这种战斗力上面的差距了,现在并州军的冲击力,根本不是他们可以匹敌的。
许多的司马兵也不是傻子,尢其是以前和骁骑营交过手的骑兵,对这种差距感同身受,近距离的短兵作战,他们更能清楚地看到双方装备的不同。
并州军在马背上挥洒自如,许多动作看得司马兵都心惊肉跳,就那一个侧身横劈,那幅度,别说是不抓缰绳,就算是抓着缰绳,也很可能从马背上掉下来。
但是骁骑兵却是安然无恙,坐在马背上,安稳如山,看来能让他们做出这种动作的,无疑是他们脚踩的那个东西。
其实那个东西也并不陌生,虽然材质不高,但它的样子和司马骑兵上马时踩踏的那个马镫几乎一样,环状的,可以把脚搁里头。
唯一不同的,是并州军有两个马镫,左边一个,右边一个,而且悬挂的位置也恰到好处,骑兵骑在马上,双脚自然正好踩在马镫上,不像司马骑兵,那个单边的马镫只是上马时临时踩一下,骑上马之后就完全没用了。
马镫还是那个马镫,就是因为改变了一下使用方法,竟然能让战斗力差上这么多,究竟是什么样的天才,才会想到这个办法的?
相比而言,几乎所的人的都是蠢人,为什么这么简单的东西,就没有人能想得到?
看到双边马镫的人都恨不得有一种一头撞死的感觉,感觉这么多年简直就是白活了,这么一个简单的马具,可以如此高效地提升骑兵的战斗力,却没人能做出来,真是蠢到家了。
许多的骑兵此刻都恨不得赶紧回去再找一个马镫来,左右两边各挂上一个,他们迫切地也想要尝试一下这双边马镫来带来的骑乘快感。
战斗进行的几乎是毫无悬念,在骁骑营的强大冲击力面前,司马军再坚固的防线也是无济于事,尽管他们调集了大批的军队来堵截,但在犀利的攻击面前,也只能是螳臂挡车而已。
骁骑营一路向前,杀得司马军是人仰马翻,尸横遍野,就算他们拼尽全力,想要截住骁骑营,最终证明也只是徒劳而已。
在骁骑营身后紧追不舍的是司马昭,他已经使出了吃奶的力气在拼命的赶路了,但可惜还是追不上骁骑营,等他们和前面的司马军会师之时,骁骑营已经是突围而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