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从此曹亮就可以一马平川,高枕无忧了吗?
答案是否定的,别人或许对这次的冀州大捷欢欣鼓舞,兴高采烈,但曹亮却是一脸的淡漠,古井无波,倒不是说这次大胜不可喜可贺,而是曹亮始终保持着戒骄戒躁谨慎有余的心态,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
诚然司马师这一次败了,但并不意味着曹亮便可以马踏中原,唾手可得天下了,司马氏还拥有着黄河以南的司州、青州、兖州、豫州、徐州,还拥有着重兵坐镇的淮南和雍凉,也就是说,司马氏还有拥有着足够强横的实力和并州军分庭抗礼,冀州大胜固然可喜可贺,但远还没有到高枕无忧坐享其成的地步。
除了司马氏,曹亮的对手还有很多,东吴、西蜀,北面的胡族,曹亮的雄心,可不止仅仅只是打败司马氏这么简单,他还要平定天下,铲除五胡,让曹魏的江山,实现真正的大一统,结束长达几十年的分裂局面。
想要真正实现河清海晏国泰民安,结束战乱是一个首要的条件,从这次的冀州之战中,曹亮就深有体会。
司马师为了守住冀州,不惜破坏冀州的经济和民生,实行全民皆兵和坚壁清野,导致冀州赤地千里,民不聊生。
兴,百姓苦,亡,百姓苦,战争虽然是各大势力争权逐利的手段,但不管战争的结果如何,遭殃的一定是庶民百姓。
冀州之战结束之后,如何快速地恢复冀州的民生经济是摆在曹亮面的重要任务,还好曹亮事先已经做出了预案,并将夏侯玄从并州调到冀州来,主持大局。
在曹亮和司马师展开大决战的时候,夏侯玄已经在积极稳妥地推进屯田事宜了,一年之计在于春,耽误了春耕,毁掉的可能是一年的收成,所以夏侯玄那边并没有受到大决战的影响,他征发几十万的人,进行大范围的屯田,将荒废数年的数万顷良田重新地开垦了出来,能否最大程度上恢复冀州的经济,就在此一举了。
此次大决战,并州军俘虏了将近八万人,如此众多的俘虏,对并州军的后勤保障体系也必将是一个极为严峻的考验,俘虏也是人,也是需要吃饭的,如果没有充足的粮草来保障他们的最低生活需求,只怕这些战俘也会进行变乱。
当众人还沉浸在大胜的欣喜之中的时候,曹亮已经未雨绸缪的考虑起战俘的安置问题了。
他们之中的一部分曹亮会择其精锐补充到并州军之中,根据战局需要,曹亮决定对并州军进行进一步的扩编。
在并州军的编制中,营是最高一极的作战单位,而一个营只有一万五千人,随着战事规模的不断升级,显然这样规模的编制已经不适合大规模作战体系了,这次的冀州之战,并州军动辄就是出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营进行联合作战,单独一个营的兵力已经不足以担负大战的需求了。
各营之中的进行联合作战,协同指挥将是一个十分棘手的问题,由于各营之间完全独立,联合作战时,如何进行有效的指挥,需要各营的将领之间进行沟通,而战场之上往往是瞬息万变的,许多战机稍纵即逝,如果各营的将领能够协商一致齐心协力的话,这事还算好办,但如果相互扯皮的话,肯定会耽误战机的。
所以大兵团的作战体系,曹亮必须要完善起来,扩军和整编,要同时进行,并州军必须要建立一个行之有效的作战指挥体系。
这个大兵团作战指挥体系,曹亮已经有了一个初步的雏形,这次冀州之战,并州军不但俘虏了大量的降兵,而且还缴获了无数的战马、辎重、军械、物资,为曹亮的扩军创造了一个有利的条件。
现在并州军最高一级的编制是营,营以下是部,一营设五部,每部三千人,部下设曲,一部设五曲,曲下设屯,一曲分为五屯,屯以下还有队、什、伍的编制。
此次曹亮草拟将在营以上设立新的编制——军,计划设立三个军,每个军下辖五个营,每营一万五千,五个营就是七万五千人,再加上军直属部队,合计八万人。
以八万人的规模,就足以执行大兵团的作战任务了,每个军,将设都督一人,副都督二人,副都督分别监管步军和骑军。
目前并州军只有九个营,扩编之后,将会达到十五个营的规模,所以这些有着一定战斗力的司马降兵,将会成为一个重要的兵源补充来源,当然为了保持队伍的稳定,曹亮也不敢将些降兵进行成建制的使用,而是对他们进行抽调,一部分将安排进入旧的营属之中,而旧营之中也将会抽调出一部分人来,充实到新编营之中担任各级的职务,成为新编营中的骨干。
军队的扩编,必须要遵循固有的规律,必须要以老带新,而且老兵的比例不得低于三成,这些老兵便可以构成新编营的骨架,然后再向新编营之中添充新的血肉,这样才可以很快形成一定的战斗力。
如果像司马师那样在冀州盲目的扩兵三十万,人数虽然上去了,看起来兵多将广,但真正的战斗力却是弱成了渣,这样的军队,一触即溃,事实也证明了,这么搞绝对是不行的。
所以军队的扩编,必须要在合理的范围之内,量力而行,既要保证军队的数量增加,又要保证战斗力不减,掌握住一个平衡点是极为重要的。
长期以来,曹亮一直狠抓预备兵员的事务,每年后备兵员的补充都很到位,所以有着大量的预备兵源再加上这些司马降军,将军队扩编到十五个营,基本上是没有什么问题的。
至于那些没有被征募淘汰下来的司马降兵,曹亮当然也不会将他们闲置着,关给来吃闲饭,而是准备打包给夏侯玄,给屯田事业献上一份棉薄之力。
答案是否定的,别人或许对这次的冀州大捷欢欣鼓舞,兴高采烈,但曹亮却是一脸的淡漠,古井无波,倒不是说这次大胜不可喜可贺,而是曹亮始终保持着戒骄戒躁谨慎有余的心态,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
诚然司马师这一次败了,但并不意味着曹亮便可以马踏中原,唾手可得天下了,司马氏还拥有着黄河以南的司州、青州、兖州、豫州、徐州,还拥有着重兵坐镇的淮南和雍凉,也就是说,司马氏还有拥有着足够强横的实力和并州军分庭抗礼,冀州大胜固然可喜可贺,但远还没有到高枕无忧坐享其成的地步。
除了司马氏,曹亮的对手还有很多,东吴、西蜀,北面的胡族,曹亮的雄心,可不止仅仅只是打败司马氏这么简单,他还要平定天下,铲除五胡,让曹魏的江山,实现真正的大一统,结束长达几十年的分裂局面。
想要真正实现河清海晏国泰民安,结束战乱是一个首要的条件,从这次的冀州之战中,曹亮就深有体会。
司马师为了守住冀州,不惜破坏冀州的经济和民生,实行全民皆兵和坚壁清野,导致冀州赤地千里,民不聊生。
兴,百姓苦,亡,百姓苦,战争虽然是各大势力争权逐利的手段,但不管战争的结果如何,遭殃的一定是庶民百姓。
冀州之战结束之后,如何快速地恢复冀州的民生经济是摆在曹亮面的重要任务,还好曹亮事先已经做出了预案,并将夏侯玄从并州调到冀州来,主持大局。
在曹亮和司马师展开大决战的时候,夏侯玄已经在积极稳妥地推进屯田事宜了,一年之计在于春,耽误了春耕,毁掉的可能是一年的收成,所以夏侯玄那边并没有受到大决战的影响,他征发几十万的人,进行大范围的屯田,将荒废数年的数万顷良田重新地开垦了出来,能否最大程度上恢复冀州的经济,就在此一举了。
此次大决战,并州军俘虏了将近八万人,如此众多的俘虏,对并州军的后勤保障体系也必将是一个极为严峻的考验,俘虏也是人,也是需要吃饭的,如果没有充足的粮草来保障他们的最低生活需求,只怕这些战俘也会进行变乱。
当众人还沉浸在大胜的欣喜之中的时候,曹亮已经未雨绸缪的考虑起战俘的安置问题了。
他们之中的一部分曹亮会择其精锐补充到并州军之中,根据战局需要,曹亮决定对并州军进行进一步的扩编。
在并州军的编制中,营是最高一极的作战单位,而一个营只有一万五千人,随着战事规模的不断升级,显然这样规模的编制已经不适合大规模作战体系了,这次的冀州之战,并州军动辄就是出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营进行联合作战,单独一个营的兵力已经不足以担负大战的需求了。
各营之中的进行联合作战,协同指挥将是一个十分棘手的问题,由于各营之间完全独立,联合作战时,如何进行有效的指挥,需要各营的将领之间进行沟通,而战场之上往往是瞬息万变的,许多战机稍纵即逝,如果各营的将领能够协商一致齐心协力的话,这事还算好办,但如果相互扯皮的话,肯定会耽误战机的。
所以大兵团的作战体系,曹亮必须要完善起来,扩军和整编,要同时进行,并州军必须要建立一个行之有效的作战指挥体系。
这个大兵团作战指挥体系,曹亮已经有了一个初步的雏形,这次冀州之战,并州军不但俘虏了大量的降兵,而且还缴获了无数的战马、辎重、军械、物资,为曹亮的扩军创造了一个有利的条件。
现在并州军最高一级的编制是营,营以下是部,一营设五部,每部三千人,部下设曲,一部设五曲,曲下设屯,一曲分为五屯,屯以下还有队、什、伍的编制。
此次曹亮草拟将在营以上设立新的编制——军,计划设立三个军,每个军下辖五个营,每营一万五千,五个营就是七万五千人,再加上军直属部队,合计八万人。
以八万人的规模,就足以执行大兵团的作战任务了,每个军,将设都督一人,副都督二人,副都督分别监管步军和骑军。
目前并州军只有九个营,扩编之后,将会达到十五个营的规模,所以这些有着一定战斗力的司马降兵,将会成为一个重要的兵源补充来源,当然为了保持队伍的稳定,曹亮也不敢将些降兵进行成建制的使用,而是对他们进行抽调,一部分将安排进入旧的营属之中,而旧营之中也将会抽调出一部分人来,充实到新编营之中担任各级的职务,成为新编营中的骨干。
军队的扩编,必须要遵循固有的规律,必须要以老带新,而且老兵的比例不得低于三成,这些老兵便可以构成新编营的骨架,然后再向新编营之中添充新的血肉,这样才可以很快形成一定的战斗力。
如果像司马师那样在冀州盲目的扩兵三十万,人数虽然上去了,看起来兵多将广,但真正的战斗力却是弱成了渣,这样的军队,一触即溃,事实也证明了,这么搞绝对是不行的。
所以军队的扩编,必须要在合理的范围之内,量力而行,既要保证军队的数量增加,又要保证战斗力不减,掌握住一个平衡点是极为重要的。
长期以来,曹亮一直狠抓预备兵员的事务,每年后备兵员的补充都很到位,所以有着大量的预备兵源再加上这些司马降军,将军队扩编到十五个营,基本上是没有什么问题的。
至于那些没有被征募淘汰下来的司马降兵,曹亮当然也不会将他们闲置着,关给来吃闲饭,而是准备打包给夏侯玄,给屯田事业献上一份棉薄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