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是朱棣越发慈爱,脸上带笑道:“好啦,你也辛苦,快坐下说话。”
亦失哈早已取来了锦墩,朱瞻基大喇喇地坐下。
朱棣便又道:“那这河道修的如何了?”
“倒也还好,忙中肯定会出错,不过都是小错,亡羊补牢,也还来得及。”朱瞻基接着道:“只要县里的钱粮充足,就不是个事。”
朱棣眉一挑,道:“修河的人力从何而来?”
朱瞻基道:“当地会征募一些,不过有不少,是其他府县来的……前些日子,人力确实不足,无论如何,也招募不到人,毕竟修河辛苦一些,给的钱粮,也未必比其他地方多。不过现在……却已有大大的改善了,各府县落户的百姓不少,他们更肯吃苦,对现在的薪俸,也甚是满意。”
说到这里,朱瞻基的脸上却是显出几分懊恼,接着道:“只是……唯独这各地来的百姓,口音各有不同,有时孙儿听不懂他们说什么,他们也未必能听懂孙儿的话。”
江南这地方,几乎过去了一个乡,口音就有所不同,过去了一个县,口音可能就迥异了,若是隔了一两个府,若是不好生掌握他们口音的规律,大抵就和听天书差不多了。
看着朱瞻基懊恼不已的样子,朱棣只是勾唇笑了笑。
朱棣显然,心思却不在此,他道:“朕听闻,所有落户的新丁,张卿都给很多银子,这些是真的吗?”
朱瞻基诚实地道:“这是当然,咱们太平府张贴出去的告示,怎么会骗人?”
朱棣忍不住道:“那得花多少银子啊……”
朱棣咬牙切齿的模样,一副恨铁不成钢的样子。
张安世也就罢了,朱瞻基却是一副满不在乎的样子,更令朱棣痛心了。
这可是将来的江山之主啊!若是连他都不知道节制,那孙儿的孙儿,等克继大统的时候,就怕要吃亏了。
于是朱棣越想越是心疼。
朱瞻基却是道:“虽给银子,可也没花多少啊,这个……孙儿乃是试主簿,这当涂县这两月,确实招徕了六千四百户人家,所费的银子,也不过区区数万两而已。自然当涂只一个小县,可能栖霞那边更多一些。”
朱棣叹道:“孙儿啊,不以利小而为之,这句话你可有所闻?”
朱瞻基摇头道:“孙儿只听闻过不以善小而不为,不以恶小而为之。”
朱棣道:“区区一个当涂县如此,整个太平府十数县呢?如此算下来,这就是近百万两纹银……不知所踪了。百万两纹银,你可知道这是什么数目?”
积少成多,懂不!
朱瞻基显然不太懂朱棣的心情,挠挠头道:“好像也不是很多。”
朱棣听罢,直接勃然大怒。
别人说这话,朱棣至多也就板了脸。
可自己的孙儿,大明的储君说这样的话,却让他痛心不已。
连百万两银子都看不上,将来他做了天子,那还了得?
于是即使面对最心爱的孙儿,朱棣也忍不住火气了,气呼呼地瞪着他道:“荒谬!什么叫不是很多,这天下有多少个百万两纹银,你竟将这么多的银子,如此不放在眼里!”
朱瞻基是很少见他家皇爷爷对他发火的,顿时吓了一跳,便忙道:“是,是,孙臣万死。”
毕竟是最在意的孙儿,看到孙儿这样,朱棣脸色立即缓和,似乎也觉得自己的话有些重了,当即道:“罢了,以后要谨记教训,这事……朕要亲自和你阿舅说一说,要教你改掉这般的恶习……”
朱瞻基犹豫了一下,最后还是道:“可是……皇爷,孙儿还是觉得……百万两银子,不算什么。”
朱棣顿时竖眉,刚要震怒。
只见朱瞻基接着道:“毕竟……咱们这太平府,单单这海关一项,就有千万两纹银以上呢……拿出区区百万两,吸纳百姓,招揽人丁落户,却大大缓解了用工的问题,既是开了更多的运河,修了更多的路桥和铁路……怎样算,都不亏。”
朱棣恨铁不成钢的样子道:“你这糊涂虫,你一定是见你阿舅大手大脚,也跟着学去……且慢,什么海关,什么千万?”
对面朱棣依旧积累着怒气的脸,朱瞻基期期艾艾地道:“其实……孙儿也只是去府尹衙门里开会时,听芜湖县令说的……这芜湖县令,是听府尹衙里的李照磨说的。实际上……这海关,到底是什么数目,太平府上下,其实也所知不多。不过府衙和县衙里都在传,只怕最少有千万两……”
朱棣挑眉道:“海关?是不是那个……海外舰船入港的商税?”
“是。”朱瞻基道:“隶属郡王府,为首的叫于谦,这于谦从前是阿舅的一个书佐,不过孙儿平日里和他没有打过多少交道,他不爱和人说话。”
朱棣的脸色变幻不定起来。
这脸上浮现出来的,一会儿是惊喜,一会儿又是震惊。
似乎害怕自己失态,便将脸别到了另一边,免得朱瞻基察觉。
毕竟,朱棣在自家孙儿的面前还是要脸的,他希望朱瞻基传承他尚武、节俭的家风,而不是见财则喜。
第441章 税赋大涨
朱棣此时已抖擞了精神。
当初,他支持张安世大规模地开海,本质上是因为自己的兄弟和儿子们在藩外。借助这开海,既可支持他们在西洋的行动,又可加强对其的控制。
因而,朱棣在驾驭兄弟和儿子们的念头更多一些。
当然,挣银子他也是有准备的,张安世出手,肯定能挣银子,问题的关键在于,能挣多少罢了。
他的印象中,若是又能增加百万两纹银的岁入,那就再好不过了。
直到现在,朱棣才察觉到,事情开始有些不太简单了。
此时,他看着自己的孙儿。
朝朱瞻基招招手道:“既如此,为何海关的情状,你那阿舅为何不来奏报?”
朱瞻基道:“皇爷,于谦那个人,又臭又硬,平日里就只管海关的事。孙儿听说,他谁也不愿结交。便是对阿舅,换做其他人……从前在长史府里干过,如今外放出去独当一面,怎会不肯隔三岔五以奏报的名义去见阿舅一趟,拉近一些关系?”
“可孙儿却听说,他连郡王府也极少去,所有的奏报,说是要等海关制出总账,再行呈上,想来……阿舅也不知其中内情吧。”
朱棣不禁有了几分兴趣,道:“世间竟还有这样的人?”
其实不通情达理的人,朱棣见的多了。不少读书人就是这样,摆出一副清高的样子。
可是这种清高,以朱棣的见识,其实一眼就看得出,不过是借清高来取名,或者是显出自己的风骨罢了。
更不过是为了迎合别人,摆出君子的模样,是演的!
可于谦这种,一面埋头干事,一面却对其他人充耳不闻的人,却是少见。
只见朱瞻基接着道:“这个于谦,从前不过是举人,可阿舅却将他征辟到了王府,先是让他做书佐,此后又突然授予他海关之权。当初许多人都认为,此人缺乏历练,只怕要误事。可没想到,这海关当真给他筹建了起来……”
朱棣眉一挑:“张卿用人,倒也有一套方法,你要多学着一些。”
朱瞻基道:“是,孙臣知道了,其实孙臣也在学习如何用人。”
朱棣此时的兴趣就更浓了几分:“噢?”
朱瞻基道:“就如修运河,下头数百上千人,什么样的人是懂修河的,什么人擅长驾驭壮丁,什么人刚正不阿,可以任用为后勤。这种种的人,只要选了对的人在恰如其分的位置上,孙儿就能事半功倍了。”
“可若是用错了人,那么必定要焦头烂额,今日这里出事,明日那儿又闹出事来,最终这麻烦却都要落在孙儿的头上,教孙儿烦不胜烦。”
朱瞻基顿了顿,继续道:“所以平日里,孙儿干事,也慢慢学会了细心地观察。既看人长处,也看人短处,先不露声色,若是遇到觉得可用的人,便故意任用他先管一段小事,若是依旧能办好,再予以大任。”
朱棣听罢,欣慰地欢喜道:“吾家龙孙要成精怪了。”
得了夸奖,朱瞻基便也跟着乐了。
朱棣心情一下子开阔起来,与朱瞻基同用了膳,等朱瞻基要告辞了,他才露出遗憾之色,絮絮叨叨地吩咐几句,教他注意身体,才肯放他离去。
“陛下,皇孙殿下,可是龙精虎猛的很。”亦失哈在旁微笑着道。
朱棣敲了敲御案,却是道:“海关那边有什么动静,都要奏报。”
亦失哈道:“奴婢遵旨。”
朱棣又道:“还有这个于谦,要关注一下。”
“是。”
朱棣站起来,背着手,边道:“千万两纹银呢,大明这么多关卡,几个能挣这么多银子?”
亦失哈笑了笑道:“这是芜湖郡王殿下的功劳呢!”
朱棣颔首,又不禁郁闷地道:“朕当初,为啥就没有想到呢?”
他摇摇头,却再不作声。
但凡是朱棣关心的事,亦失哈总能迅速抓住重心,同时将大量的消息汇聚而来。
很快,这于谦祖宗十八代,便都给查了个底朝天。
“陛下,前些日子,城阳侯那边,似乎与海关,生出了嫌隙,除此之外……还有……”
朱棣只静静地听着。
良久之后:“海关的账目呢?”
“这……”亦失哈面带惭愧之色,口里道:“这可说不好,东厂的人,打不进海关,这海关的人,都是那于谦挑选出来的,一个个都……”
不待亦失哈的话说下去,朱棣就道:“酒囊饭袋。”
亦失哈顿时无言以对。
朱棣道:“这个于谦,倒是厉害,将这海关,缔造得犹如铁桶一般,密不透风!这家伙……哪里像读书人,倒是像锦衣卫出身。”
亦失哈尴尬一笑。
不过朱棣的笑话并不好笑。
此时,亦失哈则道:“陛下,这账目应该是在夏税征收完毕之后,一并出来。”
每年征收的夏税,乃是重中之重。
朱棣也只点点头,随即道:“夏税、关税……还有天下十八省的税赋,是该好好地看一看了。”
亦失哈道:“不过……奴婢得知,现在十八省……今岁的岁入……应该也不少。”
“嗯?”朱棣看了亦失哈一眼。
“户部那边,下了条子,也在督促天下各府县征收钱粮……夏部堂更是苦口婆心,训导各府县,教他们不得计一岁一年的得失,切莫因小失大。”
朱棣道:“这又是什么名堂?”
于是亦失哈道:“现在各省人心浮动,许多人都在传太平府新政,不过是因为……缴纳的税赋多,所以陛下才支持分地的。”
亦失哈顿了顿,继续道:“还说,照这样下去,迟早这天下的地,都要教芜湖郡王殿下给分了。而夏部堂……正好借芜湖郡王殿下之淫威,告诫天下诸府县,不要干这捡了芝麻丢了西瓜的事,隐田多少也要缴纳一点税赋,还有平日隐匿的银税,也能征就征一些,要教陛下您看看,就算是不分地,照样也可……”
朱棣听到这里,不由的失笑:“有趣,这倒有趣的很哪。”
以往士绅,隐瞒土地,这些土地并不必征税,此后张安世新政,地一分,没了士绅和读书人这一层中间商,税赋大增。
<div style="text-align:center;">
<script>read_xia();</script>
亦失哈早已取来了锦墩,朱瞻基大喇喇地坐下。
朱棣便又道:“那这河道修的如何了?”
“倒也还好,忙中肯定会出错,不过都是小错,亡羊补牢,也还来得及。”朱瞻基接着道:“只要县里的钱粮充足,就不是个事。”
朱棣眉一挑,道:“修河的人力从何而来?”
朱瞻基道:“当地会征募一些,不过有不少,是其他府县来的……前些日子,人力确实不足,无论如何,也招募不到人,毕竟修河辛苦一些,给的钱粮,也未必比其他地方多。不过现在……却已有大大的改善了,各府县落户的百姓不少,他们更肯吃苦,对现在的薪俸,也甚是满意。”
说到这里,朱瞻基的脸上却是显出几分懊恼,接着道:“只是……唯独这各地来的百姓,口音各有不同,有时孙儿听不懂他们说什么,他们也未必能听懂孙儿的话。”
江南这地方,几乎过去了一个乡,口音就有所不同,过去了一个县,口音可能就迥异了,若是隔了一两个府,若是不好生掌握他们口音的规律,大抵就和听天书差不多了。
看着朱瞻基懊恼不已的样子,朱棣只是勾唇笑了笑。
朱棣显然,心思却不在此,他道:“朕听闻,所有落户的新丁,张卿都给很多银子,这些是真的吗?”
朱瞻基诚实地道:“这是当然,咱们太平府张贴出去的告示,怎么会骗人?”
朱棣忍不住道:“那得花多少银子啊……”
朱棣咬牙切齿的模样,一副恨铁不成钢的样子。
张安世也就罢了,朱瞻基却是一副满不在乎的样子,更令朱棣痛心了。
这可是将来的江山之主啊!若是连他都不知道节制,那孙儿的孙儿,等克继大统的时候,就怕要吃亏了。
于是朱棣越想越是心疼。
朱瞻基却是道:“虽给银子,可也没花多少啊,这个……孙儿乃是试主簿,这当涂县这两月,确实招徕了六千四百户人家,所费的银子,也不过区区数万两而已。自然当涂只一个小县,可能栖霞那边更多一些。”
朱棣叹道:“孙儿啊,不以利小而为之,这句话你可有所闻?”
朱瞻基摇头道:“孙儿只听闻过不以善小而不为,不以恶小而为之。”
朱棣道:“区区一个当涂县如此,整个太平府十数县呢?如此算下来,这就是近百万两纹银……不知所踪了。百万两纹银,你可知道这是什么数目?”
积少成多,懂不!
朱瞻基显然不太懂朱棣的心情,挠挠头道:“好像也不是很多。”
朱棣听罢,直接勃然大怒。
别人说这话,朱棣至多也就板了脸。
可自己的孙儿,大明的储君说这样的话,却让他痛心不已。
连百万两银子都看不上,将来他做了天子,那还了得?
于是即使面对最心爱的孙儿,朱棣也忍不住火气了,气呼呼地瞪着他道:“荒谬!什么叫不是很多,这天下有多少个百万两纹银,你竟将这么多的银子,如此不放在眼里!”
朱瞻基是很少见他家皇爷爷对他发火的,顿时吓了一跳,便忙道:“是,是,孙臣万死。”
毕竟是最在意的孙儿,看到孙儿这样,朱棣脸色立即缓和,似乎也觉得自己的话有些重了,当即道:“罢了,以后要谨记教训,这事……朕要亲自和你阿舅说一说,要教你改掉这般的恶习……”
朱瞻基犹豫了一下,最后还是道:“可是……皇爷,孙儿还是觉得……百万两银子,不算什么。”
朱棣顿时竖眉,刚要震怒。
只见朱瞻基接着道:“毕竟……咱们这太平府,单单这海关一项,就有千万两纹银以上呢……拿出区区百万两,吸纳百姓,招揽人丁落户,却大大缓解了用工的问题,既是开了更多的运河,修了更多的路桥和铁路……怎样算,都不亏。”
朱棣恨铁不成钢的样子道:“你这糊涂虫,你一定是见你阿舅大手大脚,也跟着学去……且慢,什么海关,什么千万?”
对面朱棣依旧积累着怒气的脸,朱瞻基期期艾艾地道:“其实……孙儿也只是去府尹衙门里开会时,听芜湖县令说的……这芜湖县令,是听府尹衙里的李照磨说的。实际上……这海关,到底是什么数目,太平府上下,其实也所知不多。不过府衙和县衙里都在传,只怕最少有千万两……”
朱棣挑眉道:“海关?是不是那个……海外舰船入港的商税?”
“是。”朱瞻基道:“隶属郡王府,为首的叫于谦,这于谦从前是阿舅的一个书佐,不过孙儿平日里和他没有打过多少交道,他不爱和人说话。”
朱棣的脸色变幻不定起来。
这脸上浮现出来的,一会儿是惊喜,一会儿又是震惊。
似乎害怕自己失态,便将脸别到了另一边,免得朱瞻基察觉。
毕竟,朱棣在自家孙儿的面前还是要脸的,他希望朱瞻基传承他尚武、节俭的家风,而不是见财则喜。
第441章 税赋大涨
朱棣此时已抖擞了精神。
当初,他支持张安世大规模地开海,本质上是因为自己的兄弟和儿子们在藩外。借助这开海,既可支持他们在西洋的行动,又可加强对其的控制。
因而,朱棣在驾驭兄弟和儿子们的念头更多一些。
当然,挣银子他也是有准备的,张安世出手,肯定能挣银子,问题的关键在于,能挣多少罢了。
他的印象中,若是又能增加百万两纹银的岁入,那就再好不过了。
直到现在,朱棣才察觉到,事情开始有些不太简单了。
此时,他看着自己的孙儿。
朝朱瞻基招招手道:“既如此,为何海关的情状,你那阿舅为何不来奏报?”
朱瞻基道:“皇爷,于谦那个人,又臭又硬,平日里就只管海关的事。孙儿听说,他谁也不愿结交。便是对阿舅,换做其他人……从前在长史府里干过,如今外放出去独当一面,怎会不肯隔三岔五以奏报的名义去见阿舅一趟,拉近一些关系?”
“可孙儿却听说,他连郡王府也极少去,所有的奏报,说是要等海关制出总账,再行呈上,想来……阿舅也不知其中内情吧。”
朱棣不禁有了几分兴趣,道:“世间竟还有这样的人?”
其实不通情达理的人,朱棣见的多了。不少读书人就是这样,摆出一副清高的样子。
可是这种清高,以朱棣的见识,其实一眼就看得出,不过是借清高来取名,或者是显出自己的风骨罢了。
更不过是为了迎合别人,摆出君子的模样,是演的!
可于谦这种,一面埋头干事,一面却对其他人充耳不闻的人,却是少见。
只见朱瞻基接着道:“这个于谦,从前不过是举人,可阿舅却将他征辟到了王府,先是让他做书佐,此后又突然授予他海关之权。当初许多人都认为,此人缺乏历练,只怕要误事。可没想到,这海关当真给他筹建了起来……”
朱棣眉一挑:“张卿用人,倒也有一套方法,你要多学着一些。”
朱瞻基道:“是,孙臣知道了,其实孙臣也在学习如何用人。”
朱棣此时的兴趣就更浓了几分:“噢?”
朱瞻基道:“就如修运河,下头数百上千人,什么样的人是懂修河的,什么人擅长驾驭壮丁,什么人刚正不阿,可以任用为后勤。这种种的人,只要选了对的人在恰如其分的位置上,孙儿就能事半功倍了。”
“可若是用错了人,那么必定要焦头烂额,今日这里出事,明日那儿又闹出事来,最终这麻烦却都要落在孙儿的头上,教孙儿烦不胜烦。”
朱瞻基顿了顿,继续道:“所以平日里,孙儿干事,也慢慢学会了细心地观察。既看人长处,也看人短处,先不露声色,若是遇到觉得可用的人,便故意任用他先管一段小事,若是依旧能办好,再予以大任。”
朱棣听罢,欣慰地欢喜道:“吾家龙孙要成精怪了。”
得了夸奖,朱瞻基便也跟着乐了。
朱棣心情一下子开阔起来,与朱瞻基同用了膳,等朱瞻基要告辞了,他才露出遗憾之色,絮絮叨叨地吩咐几句,教他注意身体,才肯放他离去。
“陛下,皇孙殿下,可是龙精虎猛的很。”亦失哈在旁微笑着道。
朱棣敲了敲御案,却是道:“海关那边有什么动静,都要奏报。”
亦失哈道:“奴婢遵旨。”
朱棣又道:“还有这个于谦,要关注一下。”
“是。”
朱棣站起来,背着手,边道:“千万两纹银呢,大明这么多关卡,几个能挣这么多银子?”
亦失哈笑了笑道:“这是芜湖郡王殿下的功劳呢!”
朱棣颔首,又不禁郁闷地道:“朕当初,为啥就没有想到呢?”
他摇摇头,却再不作声。
但凡是朱棣关心的事,亦失哈总能迅速抓住重心,同时将大量的消息汇聚而来。
很快,这于谦祖宗十八代,便都给查了个底朝天。
“陛下,前些日子,城阳侯那边,似乎与海关,生出了嫌隙,除此之外……还有……”
朱棣只静静地听着。
良久之后:“海关的账目呢?”
“这……”亦失哈面带惭愧之色,口里道:“这可说不好,东厂的人,打不进海关,这海关的人,都是那于谦挑选出来的,一个个都……”
不待亦失哈的话说下去,朱棣就道:“酒囊饭袋。”
亦失哈顿时无言以对。
朱棣道:“这个于谦,倒是厉害,将这海关,缔造得犹如铁桶一般,密不透风!这家伙……哪里像读书人,倒是像锦衣卫出身。”
亦失哈尴尬一笑。
不过朱棣的笑话并不好笑。
此时,亦失哈则道:“陛下,这账目应该是在夏税征收完毕之后,一并出来。”
每年征收的夏税,乃是重中之重。
朱棣也只点点头,随即道:“夏税、关税……还有天下十八省的税赋,是该好好地看一看了。”
亦失哈道:“不过……奴婢得知,现在十八省……今岁的岁入……应该也不少。”
“嗯?”朱棣看了亦失哈一眼。
“户部那边,下了条子,也在督促天下各府县征收钱粮……夏部堂更是苦口婆心,训导各府县,教他们不得计一岁一年的得失,切莫因小失大。”
朱棣道:“这又是什么名堂?”
于是亦失哈道:“现在各省人心浮动,许多人都在传太平府新政,不过是因为……缴纳的税赋多,所以陛下才支持分地的。”
亦失哈顿了顿,继续道:“还说,照这样下去,迟早这天下的地,都要教芜湖郡王殿下给分了。而夏部堂……正好借芜湖郡王殿下之淫威,告诫天下诸府县,不要干这捡了芝麻丢了西瓜的事,隐田多少也要缴纳一点税赋,还有平日隐匿的银税,也能征就征一些,要教陛下您看看,就算是不分地,照样也可……”
朱棣听到这里,不由的失笑:“有趣,这倒有趣的很哪。”
以往士绅,隐瞒土地,这些土地并不必征税,此后张安世新政,地一分,没了士绅和读书人这一层中间商,税赋大增。
<div style="text-align:center;">
<script>read_xia();</scri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