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次不骂了,放心去。”
“您说的?”
“我说的。”
散朝前受了圣上传召的蔡大人得了话,迈着轻巧的快步就去了,他身影灵动,看不出什么老迈的样子来。
六部围过来的几个尚书一脸鄙夷地看着蔡尚书去了,这蔡老,明知道圣上这又是有肥差交给他了,还非要在宣相面前讨个乖,也是够不要脸的。
蔡伦一走,工部的尚书就愁眉苦脸的瞅着他的上峰,眼睛里还有泪光,就差夺眶而出了。
“前阵子我交给你的事,办得如何了?跟着宣郎中的那两个大才子,可是学会了点东西?”宣相拍了拍他的肩,温和道。
宣相是个笑与不笑都让人感觉不太好的人,谁都能与他说得上的话,但谁也都怕他。工部尚书这些年跟着他干两年,又跟着圣上干两年,大韦这几年大兴土木,挖河修路建驿站立衙门,哪一桩都是利国利民的大事,他手里握着的权力大了,很多时候他手里头的事也无需经过宣相就可直接与圣上直禀,遂他也没以前那般忌讳宣相了。
可到了非常时刻,宣相还是宣相,他却是那个能越过宣相,能与圣上直接进言的工部尚书了。
就像现在。
工部尚书不知道这事是怎么个走向,他是从宣岳普那得了好的,要是圣上在宣岳普的身上细查,追究下来的话,他怕查到他头上来。
这厢宣相说话温和,他头皮却发麻,“回大人,这事下官前两天正好过问过,他们已学会了如何在海上辨别方向,以及计算涨潮退潮等学识了。”
“学得不错,等会你把人叫去议事厅,我褒奖他们几句。”
“诶?是,是,下官等会就叫人去传他们。”工部尚书这是背后一寒,不敢再在上峰面前作样,赶紧退到一步,给同僚让路,一退出来就着急找人使眼色,想让人提前去跟那两个人通气。
宣仲安扫了一眼他,就与挤了过来的刑部尚书和兵部尚书说话去了。
等他见过工部的那两个人,又进宫去了太极殿走了一趟,此时正值晌午,说了一上午话的宝络口干舌燥地在喝水,等到宣相过来,给了他一份文书,宝络看完文书半晌也没出声。
良久,他苦笑出声,“朕也是高看他了。”
才几年啊,天下离富足还远得很,当年两袖清风上来的清官就成了条大蛀虫了。
工部尚书田平福当了六年的工部尚书,从之前进京需同僚资助银钱才能在京中立足的司工大人,成了坐拥大宅,怀抱三妻四妾的工部尚书,这说出去,得成那些指望着当官发财的书生们的指路明灯。
田平福祖上出身不错,其祖也位列过工部尚书,就是他父亲后来得罪了先帝,一家被贬到了穷乡僻壤,田平福也是十年寒窗苦读才进的朝,宣仲安记得,田平福还是他当年为两部尚书头一次主持春闱放进来的良才。
尽管田平福是宝络自己调进京城来当自己人培养的,但田平福这一路来的节节高升也有他的手笔在,也是他看走了眼,宣相手敲了敲桌子,跟宝络道:“人还是颇有几分能耐,他家学渊博,这天下也找不出几个比他更胜任工部尚书此职的人来,您也不算是看错了他……”
就是急了点,这两年就收了两个美妾,这有美妾的父母亲人要打点,小舅子要安置为官,田平福官职还担得起这份福份,可他那点俸禄,就担不起了。
宣岳普送对了美人,也送对了钱,在工部如鱼得水,也是该他应得的。
“呵。”宝络冷笑了一声。
“办还是不办?”
宝络摇头,诚如丞相所言,田平福这工部尚书坐的位置不虚:“正好一并收拾一通,往后也能老实几年罢?”
要是再不老实,再有才,也只能杀了。
“丞相,你这几天就辛苦点,提个人出来,”宝络眯着小眼睛道:“跟着田平福,朕有办法让田平福把他的那身本事交到他手里。”
宣仲安点了点头。
这眼看,事情一桩接一桩,又多起来了。
就如婉姬之前所言,到了那个份上,他们皆身不由己,只能往下不停追逐,随波逐浪,去失去与获得。
**
宣相还是会时不时就提前归家,只是回来了跟她打一声招呼,就钻进了侯府最后面的云鹤堂,要到深夜才回沁园。
他公务繁忙起了就是这样,许双婉也不去打扰他。
这日傍晚,下面的人来报广海宣家刚进京城的宣家人就差人跟侯府送了拜帖,许双婉让管家去见了客,这边也随即派人知会了在云鹤堂务公处理事情的丈夫。
她细细算来,从珍妃的事情揭发到今天,也就半月多一点,十八天而已。
从广海赶到京城,就是日行两百里,也要近二十天。
也不知道宣家人是怎么从京城事发,从闻讯到过来只花了十八天的,这本事,说来也是不小了。
也难怪当年他们要与侯府分宗,另辟新径。
这一次宣家来的是宣岳普的叔父,珍妃的亲生父母宣洱夫妇俩。不比归德侯府只要侯爷尚在,宣仲安这个长公子只能被称为长公子,广海宣家那边,已为祖辈的宣容宣洱两兄弟都成了老爷,宣普岳来了京城,也是被府里人称为二爷,这厢宣洱的老妻这位老夫人一进京中,等前方下人一去送帖,因路途奔波奄奄一息的老夫人就握着丫鬟的手,连喘了好几口气,道:“去,去归德侯府。”
“老夫人,您还是回咱们府里歇两天再去罢,求您了。”一脸憔悴的丫鬟着急地顺着她的胸口,小心地一口一口给老夫人喂着续命的参汤水。
“不,就是要,要现在就去!”她一个将死的老太婆千里奔波而来,自家的门府都没回就去求侄媳妇帮帮忙,只在那侄媳妇想顾全归德侯府那一品侯府的面子,就拒不得她这个长辈。
作者有话要说: 今天更新完,明天不出意外,也是三更万字左右。
另外,本文是快要完结了,写完这个大情节,以最后的那个大情节结尾。不过字数也不少,大概是在六万到八万字这样子,具体也不好说,但文章不会太长了。
谢谢大家,等身体好点,状态好点我再跟大家好好说说为何要用这个角度写这个文章的构思情况。
最后,晚安,明天见。
第163章
那老夫人的马车往侯府这边驶来, 马车未至,许双婉这头就收到了侯府下人的报。
附近能前往侯府的几处要道, 都有侯府派守人马蹲点,路上的几处店铺和茶馆面摊, 都是侯府的人经营的,遂有个什么风吹草动, 侯府这边都能得到消息,能先于人一步。
“您说的?”
“我说的。”
散朝前受了圣上传召的蔡大人得了话,迈着轻巧的快步就去了,他身影灵动,看不出什么老迈的样子来。
六部围过来的几个尚书一脸鄙夷地看着蔡尚书去了,这蔡老,明知道圣上这又是有肥差交给他了,还非要在宣相面前讨个乖,也是够不要脸的。
蔡伦一走,工部的尚书就愁眉苦脸的瞅着他的上峰,眼睛里还有泪光,就差夺眶而出了。
“前阵子我交给你的事,办得如何了?跟着宣郎中的那两个大才子,可是学会了点东西?”宣相拍了拍他的肩,温和道。
宣相是个笑与不笑都让人感觉不太好的人,谁都能与他说得上的话,但谁也都怕他。工部尚书这些年跟着他干两年,又跟着圣上干两年,大韦这几年大兴土木,挖河修路建驿站立衙门,哪一桩都是利国利民的大事,他手里握着的权力大了,很多时候他手里头的事也无需经过宣相就可直接与圣上直禀,遂他也没以前那般忌讳宣相了。
可到了非常时刻,宣相还是宣相,他却是那个能越过宣相,能与圣上直接进言的工部尚书了。
就像现在。
工部尚书不知道这事是怎么个走向,他是从宣岳普那得了好的,要是圣上在宣岳普的身上细查,追究下来的话,他怕查到他头上来。
这厢宣相说话温和,他头皮却发麻,“回大人,这事下官前两天正好过问过,他们已学会了如何在海上辨别方向,以及计算涨潮退潮等学识了。”
“学得不错,等会你把人叫去议事厅,我褒奖他们几句。”
“诶?是,是,下官等会就叫人去传他们。”工部尚书这是背后一寒,不敢再在上峰面前作样,赶紧退到一步,给同僚让路,一退出来就着急找人使眼色,想让人提前去跟那两个人通气。
宣仲安扫了一眼他,就与挤了过来的刑部尚书和兵部尚书说话去了。
等他见过工部的那两个人,又进宫去了太极殿走了一趟,此时正值晌午,说了一上午话的宝络口干舌燥地在喝水,等到宣相过来,给了他一份文书,宝络看完文书半晌也没出声。
良久,他苦笑出声,“朕也是高看他了。”
才几年啊,天下离富足还远得很,当年两袖清风上来的清官就成了条大蛀虫了。
工部尚书田平福当了六年的工部尚书,从之前进京需同僚资助银钱才能在京中立足的司工大人,成了坐拥大宅,怀抱三妻四妾的工部尚书,这说出去,得成那些指望着当官发财的书生们的指路明灯。
田平福祖上出身不错,其祖也位列过工部尚书,就是他父亲后来得罪了先帝,一家被贬到了穷乡僻壤,田平福也是十年寒窗苦读才进的朝,宣仲安记得,田平福还是他当年为两部尚书头一次主持春闱放进来的良才。
尽管田平福是宝络自己调进京城来当自己人培养的,但田平福这一路来的节节高升也有他的手笔在,也是他看走了眼,宣相手敲了敲桌子,跟宝络道:“人还是颇有几分能耐,他家学渊博,这天下也找不出几个比他更胜任工部尚书此职的人来,您也不算是看错了他……”
就是急了点,这两年就收了两个美妾,这有美妾的父母亲人要打点,小舅子要安置为官,田平福官职还担得起这份福份,可他那点俸禄,就担不起了。
宣岳普送对了美人,也送对了钱,在工部如鱼得水,也是该他应得的。
“呵。”宝络冷笑了一声。
“办还是不办?”
宝络摇头,诚如丞相所言,田平福这工部尚书坐的位置不虚:“正好一并收拾一通,往后也能老实几年罢?”
要是再不老实,再有才,也只能杀了。
“丞相,你这几天就辛苦点,提个人出来,”宝络眯着小眼睛道:“跟着田平福,朕有办法让田平福把他的那身本事交到他手里。”
宣仲安点了点头。
这眼看,事情一桩接一桩,又多起来了。
就如婉姬之前所言,到了那个份上,他们皆身不由己,只能往下不停追逐,随波逐浪,去失去与获得。
**
宣相还是会时不时就提前归家,只是回来了跟她打一声招呼,就钻进了侯府最后面的云鹤堂,要到深夜才回沁园。
他公务繁忙起了就是这样,许双婉也不去打扰他。
这日傍晚,下面的人来报广海宣家刚进京城的宣家人就差人跟侯府送了拜帖,许双婉让管家去见了客,这边也随即派人知会了在云鹤堂务公处理事情的丈夫。
她细细算来,从珍妃的事情揭发到今天,也就半月多一点,十八天而已。
从广海赶到京城,就是日行两百里,也要近二十天。
也不知道宣家人是怎么从京城事发,从闻讯到过来只花了十八天的,这本事,说来也是不小了。
也难怪当年他们要与侯府分宗,另辟新径。
这一次宣家来的是宣岳普的叔父,珍妃的亲生父母宣洱夫妇俩。不比归德侯府只要侯爷尚在,宣仲安这个长公子只能被称为长公子,广海宣家那边,已为祖辈的宣容宣洱两兄弟都成了老爷,宣普岳来了京城,也是被府里人称为二爷,这厢宣洱的老妻这位老夫人一进京中,等前方下人一去送帖,因路途奔波奄奄一息的老夫人就握着丫鬟的手,连喘了好几口气,道:“去,去归德侯府。”
“老夫人,您还是回咱们府里歇两天再去罢,求您了。”一脸憔悴的丫鬟着急地顺着她的胸口,小心地一口一口给老夫人喂着续命的参汤水。
“不,就是要,要现在就去!”她一个将死的老太婆千里奔波而来,自家的门府都没回就去求侄媳妇帮帮忙,只在那侄媳妇想顾全归德侯府那一品侯府的面子,就拒不得她这个长辈。
作者有话要说: 今天更新完,明天不出意外,也是三更万字左右。
另外,本文是快要完结了,写完这个大情节,以最后的那个大情节结尾。不过字数也不少,大概是在六万到八万字这样子,具体也不好说,但文章不会太长了。
谢谢大家,等身体好点,状态好点我再跟大家好好说说为何要用这个角度写这个文章的构思情况。
最后,晚安,明天见。
第163章
那老夫人的马车往侯府这边驶来, 马车未至,许双婉这头就收到了侯府下人的报。
附近能前往侯府的几处要道, 都有侯府派守人马蹲点,路上的几处店铺和茶馆面摊, 都是侯府的人经营的,遂有个什么风吹草动, 侯府这边都能得到消息,能先于人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