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绍、张义等人也纷纷请战,要先走一步追击清军。
    刘衍笑着说道:“呵呵,大家不用着急,本公预料,多尔衮部逃不掉的,咱们不必急于这两天的时间。”
    众人见刘衍态度坚决,也只好作罢,随即便在刘衍的部署下,各军开始在锦州城内外驻防。
    陈勋率领国防军第一军在城内驻守,其余第二军、第三军、第四军、第六军分别在锦州城的东南西北四个方向驻扎大营。
    “各军的夜不收要向四周探查情况,重点是向北面探查,要咬住多尔衮部的踪迹不放,为我东路军提供军报消息。”
    “是。”
    军议结束之后,刘衍在府衙内设宴款待太子朱慈烺,其实也就是一些简单的饭食,毕竟在战时,能找到的庖厨也做不出什么奢华的菜肴来。
    酒过三巡之后,刘衍便笑着问道:“大军出关已经有将近一个月的时间了,殿下有和感想?”
    刘衍之所以坚持带着朱慈烺出关作战,就是要打好与朱慈烺的关系,为大明的将来培养一个合格的储君,将来在刘衍的心中,大明最合适的政治制度就是君主立宪制,大明的最高权力机构应该是内阁。
    所以一个合格的下一代皇帝,可以大大减少刘衍改良大明政治制度的难度,提高推行成功的机会。
    此时朱慈烺想了一下,说道:“出关之前,本王对于民间疾苦,对于辽东的局势,对于天下大势,都是知之甚少。本王对于这些情况的了解,都是从朝中的伴读大臣处知晓的,那些伴读大臣都是满嘴的圣贤言,根本没有一点实际的东西。听他们一百句,都不如本王出宫亲自看一看来的直接!”
    “好!”
    刘衍大笑起来,对于朱慈烺的表现很是满意,毕竟朱慈烺才只有十六岁,能有这样的认知,敢于推翻从小就接触的言传身教,的确是非常难得,也非常不容易的。
    “殿下能如此说,本公心中非常高兴,看来大明复兴在望,大明又得明君啊!”
    朱慈烺闻言顿时脸色一红,说道:“大明有阁老在,才真的是复兴在望!”
    当晚,刘衍与朱慈烺尽兴而散。
    次日,东路军各部将士休整了一日,并且在锦州城获得了下一批的钱粮、物资补给。
    就是在这一天中午时分,许铭、钱樰率领国防军第七军、第八军抵达了锦州城。紧接着,沈拓率领国防军第五军也抵达了锦州城。
    两路将士斩获的清军将领首级,以及大量的缴获,都被送到了中军处。
    刘衍与朱慈烺前往城中校场内视察了一番,特别是见到了怡亲王巴布泰的首级,朱慈烺更是大喜,当即说道:“本王会亲自上书陛下和内阁,为有功将士请功!”
    随后到了第二天的下午,东路军主力出关后,一支率军驻守山海关的国防军第九军贾洪雨率军抵达锦州城。
    贾洪雨率军从山海关行进到锦州城,见到了广宁中前所城、高岭驿、广宁前屯卫城等战场遗址,大军将士都是震撼不已,同时各部将士都是摩拳擦掌,憋足了劲要在接下来的战斗中立下战功。
    而贾洪雨更是这样,自己本来就没跟着刘衍出战过,也没立下什么大的功劳,却被刘衍提拔为国防军第九军总兵官,这让贾洪雨心中有了一种不踏实的感觉,认为自己这是“无功受禄”了,完全是刘衍的“照顾”。
    所以贾洪雨更是在心里憋了一股劲,要率军在辽东战场上立下大功,也好堵住旁人的嘴,安定自己的心,也让提拔自己的刘衍脸上有光。
    在府衙内,贾洪雨在安顿好国防军第九军将士之后,专门进城拜见刘衍,笑着说道:“呵呵,下官拜见阁老!”
    说完,不顾刘衍的阻拦,贾洪雨硬是跪下来行礼,然后才小心翼翼的坐在椅子上,但是却只坐了半个屁股。
    “山海关的防务如何了?”
    贾洪雨说道:“阁老放心,国防部已经从北直隶调集了驻防军保河营(保定府、河间府)一万数千将士进驻山海关,大军后路不会有问题的。”
    “嗯,这就好!”
    随后刘衍与贾洪雨有说有笑的聊了许久,期间贾洪雨也说出了自己心中的担忧,刘衍笑着说道:“贾总兵在皇明军事学院内的成绩很不错,这就说明贾总兵是有能力统领一军的,不用多想,只管做好分内之事。”
    “是,阁老教训得是,下官一定谨记在心。”
    过了一阵送走了贾洪雨,刘衍也是笑着摇头,想不到贾洪雨这个当年的上官,也会有今日的风光,却成了自己的下属将领。
    随即刘衍便命人前来,说道:“立即通知各军将士,明日一早大军出发,向辽河方向追击满清残部!”
    第六百三十二章 严阵以待
    次日一早,刘衍率领东路军三十多万将士从锦州城出发,开始向辽河方向挺进。
    此行的路线,是刘衍与各国防军总兵官协商之后定下的,东路军将士将途径大凌河堡、杜家屯、西平堡等处,一路稳扎稳打、步步为营,几十万将士抱成一团,向辽河一带平行推进,绝不给清军任何扭转战局的机会。
    至于大军的后勤补给,则由施大瑄率领的北洋舰队提供,一千多艘战舰不但可以为大军提供来自海上的支援,还负责从山海关向前线转运钱粮、装备等各种物资,清军想要切断明军东路军的粮道,完全就是痴心妄想!
    “报!”
    “启禀阁老,大军前方,国防军第二军的先头兵马咬住了一支汉军镶黄旗的兵马,人数数百,正在展开围歼作战。”
    “报!侧翼国防军第六军骑兵部队围住数百朝鲜两黄旗兵马,正在进行围歼!”
    这一路上,明军的追击速度虽然并不是很快,但是也绝对不满,清军之中的步兵和溃兵,或者是各旗的伤兵,几乎都被清军主力丢在了后面。
    以至于刘衍率领的东路军将士这一路上,不断能够追上零星的清军兵马,多则数百人,少则十几人。国防军各部将士只要遇到落后的清军兵马,便一拥而上当场围歼,绝不会手下留情。
    六天之后,刘衍率军抵达西平堡。
    西平堡是辽东的一处重要堡垒,当年野猪皮努尔哈赤便亲自率后金军西过辽河,当时守河的明军不敌败退,后金军追至西平堡。
    当年西平堡的守将名叫罗一贯,此人悍勇忠诚,面对野猪皮努尔哈赤的劝降,直接斩杀使者拒不投降,准备率领所部明军将士死守待援。
    随后努尔哈赤率后金军攻堡,罗一贯与守军万人皆力战而死。明军广宁游击孙得功、总兵祁秉忠、参将祖大寿会同镇武堡总兵刘渠率军三万赴援,在平阳桥遭到鞑子大军的伏击,总兵刘渠等战死,孙得功逃回广宁,祖大寿逃到党华岛,全军三万人马死伤殆尽。平阳桥守将闵云龙及镇武堡都司金砺等率军民投降。
    此时刘衍从西平堡残破的城桓上,依稀还能看到当年大战的痕迹,心中也充满了遐想:“当年抗击鞑子的英烈,会不会想到有朝一日,大明王师会卷土重来,会不会想到,满清鞑子会被汉家王师打得亡国灭种?”
    “阁老,”
    太子朱慈烺策马过来,说道:“阁老,咱们进城吧。”
    “好。”
    当日东路军中军进入西平堡内,国防军第一军进驻城内驻守,其余各军在西平堡周围驻防。
    在堡城的官厅内,刘衍召集各军总兵官议事,陈勋、汪博、张义、沈拓、王越、苗绍、许铭、钱樰、贾洪雨几人,以及太子朱慈烺全部到场。
    “各军的夜不收要继续向四周探查,以国防军第一军、第三军、第四军夜不收为主,向辽河方向深入探查。”
    “是。”
    随后刘衍又指定以国防军第九军将士为主,负责从南面的双台子河入海口处,向西平堡方向转运补给物资等辎重。
    各部总兵官纷纷领命。
    随后刘衍又下令东路军各部将士在西平堡休整一天,等待下一批物资补给补充完毕,再继续向辽河方向推进。
    当日军议结束没多久,刘衍便先后收到了海路军和西路军送来的战报。
    由于此时清军主力就在辽河西岸一带,所以驻守在海州卫、盖州卫一带的郑芝龙所部海路军,是从海上将战报送到西平堡这边的。
    而西路军的战报,则是从西平堡北面的大黑山,翻山越岭送来的。
    两份战报,以海路军的战报先一步送到了西平堡。
    在这份战报中,郑芝龙向刘衍禀报,海路军各部将士已经以海州卫、盖州卫为据点,构筑了一道完整的防线,海路军各部将士目前进驻各处、严阵以待,已经部署还了一道口袋阵,就等着多尔衮率领的清军一头撞进来。
    “下官不敢保证能够歼灭清军主力于辽河沿岸,但定然可以将清军数十万主力阻击于辽河一带,不让奴酋率部向沈阳方向推进一步!”
    有了郑芝龙在战报中做出的保证,刘衍的心中踏实了不少,如果能够在辽河一带歼灭多尔衮所部清军主力,那辽东之战就可以提前画上句号了。
    而刘衍早就拟定的各种后续计划,也可以提前一步展开施行,毕竟大明的国势、华夏的未来,总不能让满清一直拖延着。
    随后刘衍按照郑芝龙在军报中的奏报,在舆图上一一标记出海路军各部的具体布防情况。
    目前,海路军编制下的国防军第十五军、第十六军,以及国防军第十军一字摆开,从北向南,三支国防军分别以海州卫城和盖州卫城为核心进行部署。
    总兵官郑成功率领国防军第十五军军部和右营驻守在海州卫城,左营驻守海州卫城西北方向的东昌堡、牛压驿。
    总兵官陈晖率领国防军第十六军军部、左营驻守盖州卫城一带,右营驻守盖州卫北面的梁房口关和耀州驿一带。
    郑芝龙与总兵官郑义率领国防军第十军驻守在海州卫、盖州卫防线东面的析木城,这里位于整条防线中间的后方,便于对清军的进攻展开反击,以及随时支援防线各处。
    虽然海路军将士并没有用庞大的防线直接对清军后路进行物理切断,但是各部将士以各处据点为核心,分兵部署,已经封锁了清军的退路,多尔衮想要平安渡过辽河,顺利退回沈阳城,就一定要先将海路军的各处防线扫清。
    刘衍看着舆图上的标注,对于郑芝龙的部署很满意,能够横行南洋多年的枭雄,果然不是白给的。刘衍不敢说多尔衮一定无法突破海路军的防线,可是即便突破了,也要迁延时日,至少也要掉几层皮!
    接着,刘衍便看了西路军的战报。
    目前李定国率领西路军二十万将士已经渡过了北面的烂蒲河,再有两天时间就能抵达沈阳城以西,大约相距百余里的长勇堡。
    刘衍看着舆图上的标记,估算了一下距离,从长勇堡到沈阳城,李定国率领的西路军大概只需要四、五天,就可以兵临城下!
    “时间上还是很充裕的,这段时间,已经足够东路军与海路军将多尔衮部合围在辽河一带了!”
    刘衍心中盘算了一下,随后目光便聚焦在沈阳城,而后又扫到了辽河一带,思索了片刻,便亲笔给郑芝龙、李定国写命令。
    “现东路军已经抵达西平堡,正在逐步向辽河方向推进,海路军各部将士做好大战准备,不惜代价将清军主力阻击在辽河一带,等候东路军前来参与围歼作战。”
    “西路军将士在抵达长勇堡后,不必再隐藏踪迹,应以全速推进到沈阳城下,不给清军留守兵力足够的反应时间,尽快破城,不惜代价攻占沈阳城。对于城中满人、蒙古人部众,则以杀伤为主,不惜代价消耗满人、蒙古人的人口基数……”
    刘衍给海路军、西路军下达最新的命令之后,依旧命人通过海路和大黑山的路径送了出去。
    与此同时,在辽河西岸的西宁堡内,多尔衮正面色凝重的看着舆图,身边礼亲王代善、肃亲王赖慕布、郑亲王费扬果也是眉头紧锁,每个人的脸上都是非常的阴沉,让外面把守的满州两黄旗巴牙喇兵都是噤若寒蝉,不敢发出一丝一毫的声响。
    片刻之后,多尔衮沉声说道:“各部斥候传回的消息不会有错,明军这一路兵马,已经将辽河东岸全面封锁住。在辽河东面的东昌堡、牛压驿、耀州驿、梁房口关等处,都有大量的明军精锐布防,各处都修筑了大量的防御工事,几处据点之间,还有大量的明军骑兵游走,构筑了一整条防御体系。”
    一旁的代善忧心忡忡地说道:“如果按照各方情报的显示,辽河东面的明军也有十几万人马,那我军冲破这道防线至少也需要十天半月,而且还要承受巨大的伤亡。”
    “这么长的时间,刘衍率领的几十万主力大军就算是爬,也能爬到战场参战了!”
    代善的话就像一记重锤,重重的敲打在多尔衮等人的心头,让众人有些窒息。
    这时赖慕布说道:“陛下,如果我军直接向北,从平山台的方向直接进山,穿插到辽阳城,然后再回到沈阳城,如何?”
    这条线路多尔衮不是没想过,只是这样一来,大军就要重演当初在北直隶龙门关的故事,不但要放弃大军的辎重,而且军中的战马也要放弃许多,这样重大的损失,无异于一场惨败!
    费扬果说道:“陛下,强渡辽河、突破明军的封锁,我军没有充足的时间,也没有足够的火炮助阵,甚至连足够的船只都没有。根据斥候送回的消息,辽河东岸的那股明军,几乎将沿岸的船只全部搜罗走了,我军就算现造浮桥和船只,也是来不及的!”
    随后代善看着纠结的多尔衮,说道:“陛下,当断不断反受其乱,眼下最紧要的还是保存兵力,我军急需返回沈阳城驻守,否则一旦沈阳城丢失,大清的根基就完了!”
    现在沈阳城一带聚集了满人和蒙古人几乎绝大多数的部众,一旦沈阳城被明军另一路大军攻占,那多尔衮就算全歼了刘衍部几十万大军,也是无济于事了。
    此时多尔衮抬头看向代善、赖慕布、费扬果三人,说道:“好!今晚大军就出发,前往平山台进山!”
    「今天的第二章 奉上,请各位看官查收。另外,感谢书友兰陵啸天、书友61573740的月票,东仙会继续努力码字的」
    第六百三十三章 消失的清军
    海州卫城。
    总兵官郑成功和右营参将甘辉走在城墙上巡视,大军进驻海州卫一带布防,已经有一段时间了,可是辽河西岸的清军依然没有渡河的迹象。

章节目录

明末大军阀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PO文屋只为原作者东仙轩辕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东仙轩辕并收藏明末大军阀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