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最后这件事被天元可汗证明,王庭根本没有那个所谓的细作!为此,天元可汗付出了沉重代价,而萧燕遭受巨大心理打击。
怎么到了现在,事情好像又回到了原点?
大军中存在南朝的细作?大家又要开始寻找这个细作了?
若是没有这个奸细,大军的行程又是如何泄露的?
萧燕只觉得如芒在背,禁不住咬紧了嫣红的下唇。
万一大军中真有细作,萧燕只能想到一个可能:对方是赵宁安排的!
赵宁的这个该死的家伙,到底做了什么?
“此事容后再查,先让大军后撤,务必不能被火海波及。等到山火灭了,我们再继续进发!”察拉罕最终下达了这个命令。
他现在已经无法去想跟左贤王争个高低的事,因为左贤王还没败过,而他已经吃了大亏。就眼下而言,怎么比都是他输了,这让他心里分外难受。
“公主殿下,大军行程被泄露的事,就拜托你来查了。”察拉罕目光冷峻的看向萧燕。
萧燕现在管着大军的情报,查清这件事是职责所在,当下肃然点头。
只是接下这个任务的时候,萧燕心里有说不出的别扭与不自在。
大军中真有细作吗?
如果有,又是什么时候被赵宁安排的?
会是什么人?
如果没有呢?
那消息又是怎么走漏的?
赵宁难道在真定安排了许多眼线?
难道大军被监视了,都一直没有发现?
这是不是自己的失职?
自己能不能弥补过错?
萧燕一时间思绪万千,心乱得厉害,感觉好像回到了乾符七年。
......
汴梁。
自打到了汴梁行宫,宋治就几乎没睡过好觉,尤其是在设立河东节度使后,随着战局进入僵持,怎么都看不到转机,宋治就更是难以入眠。
“朕自即位以来,自问还算勤政,并不曾沉迷于享受玩乐,朝会从未耽搁过一日,奏折从未有一本没有批阅。
“这些年继承历代先帝的意志,推进中央集权与加强皇权,也未曾有半分懈怠,可为何到了朕的手里,江山社稷偏偏遭遇了这等挫折,竟然让塞北的蛮子大举攻入了国境!
“如今河北地完全沦陷,而天下军队却不能击败贼寇,眼下完全是仗着黄河天堑,朝廷才得以苟延残喘,根本看不到反攻河北,收复京师的日期!
“大伴,朕到底错在了哪里,朕当真是个昏君不成?”
大殿里只有宋治跟敬新磨两人,前者盯着空荡荡的殿堂发愣了许久,忽然语气低沉、不无哀伤自责的,说出了这样一番话。
这番话说出口,宋治的五官有些扭曲,悲愤让他的脸色非常难看。
作为一个帝王,他自认并无失职之处。
在中央集权的过程中,一直没有酿成多大的乱子,十八将门十三门第,被他玩弄于鼓掌之中,虽然心不甘情不愿,却根本无法忤逆他制造的大势。
天下纵使出了大量流民,但也被他用防御使军队的策略,给暂时化解,从整体上说,皇朝依然称得上是国泰民安。
大齐的盛世明明达到了从未有过的高峰,怎么在突然间说倒就倒了?
到底是北胡大军太强,还是齐人安享太平繁华太久了,以至于都腐化堕落得太多,无法跟蛮子拼刀子了?
宋治想不到答案。
如果他没有错,那错得就只能是臣民。
那么他究竟有没有错呢?
作为一个跟骄奢淫逸、荒废政事、穷兵黩武、残暴无道等种种史书上,浓墨重彩大写特写的亡国之状,完全不沾边的君王,他能有什么错?
敬新磨拜伏于地,声音颤抖着道:“陛下万勿妄自菲薄!
“此战之失,不过是北胡蓄谋已久,以有心算无心而已,就算前期能取得一些胜果,等到皇朝集中力量,必然可以一举将其击溃。
“陛下是圣明之君,臣民皆感念圣恩,当此之际,天下人莫不想着奋躯报国,尽忠陛下,陛下只需知人善任,必能很快回到燕平!”
宋治刚刚那番话,不全是惺惺作态,有很大一部分的真情流露。
无论是谁,君王也好平民也罢,不管自己做了什么,都是希望他人理解自己,认可自己,尊重自己的。
在被敬新磨的劝解之词中,宋治得到了一定的安慰,神色缓和下来。
“大伴说的没错,只要皇朝上下齐心,区区北胡逞不了多久的威风。”
宋治沉吟片刻,“只不过眼下时局的确艰难,北胡左贤王的大军横在黄河北岸,王师一时之间要突破,实在是不容易。
“现在只能看河东军了,如果他们不能顶住北胡右贤王的压力,让对方攻占了晋地,局势溃烂,只怕会人心惶惶......”
北胡大军连战连捷,大齐军队几乎无法撼动其兵锋,除了败退就是败退,长此以往,大齐臣民就算之前再看不起北胡,也必然心生怯意。
一旦到了军心民心不可用的时候,那局势就真的危险了,别的不说,很多人就会想着割地求和,乃至是投敌。
割地求和,向北胡服软低头,这是宋治绝对不能接受的。
现在河东军的战况,可以说直接影响国战走向。
而宋治却帮不上什么忙。
所以他心中焦急。
“大捷!大捷!”
就在宋治忧心难解的时候,大都督府的官员大喊着求见。
“哪里的捷报?快传!”
宋治精神一震。
“禀陛下,河东军大捷!昨日,北胡军察拉罕所部,分两路逼近承天关、井陉关,被河东军以火攻之,北胡军两路先锋共计两万余骑,悉数葬身火海!”
大都督府的官员,几乎是扯着嗓子在喊。
宋治惊喜万分,豁然起身,等敬新磨将军报交上来,他快速浏览一遍,顿时喜上眉梢,哈哈大笑三声,畅快无比:
“好,好!果真是大捷!河东军果然能战,没有辜负朕的期望!区区北胡,被一把火就烧没了两万人,有什么不好战胜的?
“立即将捷报布告天下,让朝野都知道,北胡蛮贼终究不过是一群野人,哪里是我大齐精锐的对手!”
敬新磨连声应诺,“恭喜陛下,贺喜陛下!”
第三二一章 求和
在此之前,大齐军队从未有过胜绩,无论边关驻军还是京师禁军,一直在吃败仗。
仅是山海关、燕平城两战,大齐就折损了数十万将士,甲胄兵器军械物资丢失无数。
之后河北地迅速沦陷,防御使试探性的反攻失败,大齐军队几乎看不到战胜北胡的希望。
对整个大齐皇朝来说,这是黑夜,是看不到半点儿星光的满满长夜,所有人都感受到了冰冷的绝望。
而现在,大齐终于有了大捷。
除了将捷报布告天下,振奋人心,宋治还专门派了官员,到晋阳去慰劳河东军。
皇帝表现了自己的诚意,不仅给赵宁等有功之士加官进爵,还给包括王柔花在内的赵氏族人,给予了大量封赏。
“事到如今,朕不得不承认,要想国战取得胜利,必须得重用世家大族。”
数日后,宋治接到了去河东慰劳的官员,报回的奏折——这些官员的任务,当然不只是慰劳将士,还要全面了解河东军现在的情况。
这样做的目的,一方面是评估河东军接下来是否能挡住察拉罕,一方面也是宋治对臣下的势力必须做到知根知底。
说完上面这句话,宋治莫名的笑了一声,眼神变得深邃:
“旬月之内,赵氏便招募了三万私军,以及大量民间修行者,加上赵氏这些年迅速增加的族人修行者,以及多名王极境,眼下赵氏的实力,足称晋地之王了。”
敬新磨听到这里,眼神变幻一阵,试探着道:“这场战争,将赵氏隐藏的实力完全暴露了出来,朝廷是不是要多注意一些?”
所谓注意,自然就是制约。
宋治却摇摇头:“赵氏实力越强,晋地才越有可能守住,大齐需要黄河以北,还有皇朝控制的地域,这是国战大局的需要。朕不仅不会掣肘赵氏,还会大开方便之门,给予他们朕能给的所有信任!”
这话听得敬新磨有些疑惑。
不过转念一想,他就明白了宋治的用意:“陛下英明,惟其如此,各个世家才会没有后顾之忧的用命。”
宋治拿起那本奏折,又仔细看了一遍,末了冷哼一声:“从前两年开始,不少世家都在基业所在地,隐秘扩充力量,他们是什么想法,岂能瞒得过朕?
“若不是及时察觉了这件事,朕也不会花那么大的力气,迅速扩充防御使军队的规模。
“朕没想到的是,各个世家私下准备的力量,竟然已经强到了这个地步。赵氏麾下有这么多修行者,其他世家又如何?”
敬新磨低眉颔首,没有接茬。
宋治接着道:“世家大族终究是有底蕴的,就算眼下在官场失势,也不会很快丧失根本,若无百年以上的时间和大变故,世家不会真的消失。”
“对国战而言,这是好事。眼下朝廷军队战力有限,而世家大族的私军,正好顶上战场的空缺,挡住北胡继续入侵。”
敬新磨偷看了皇帝一眼,见对方神色无异,这才确认这番话对方是发自内心,并没有阴阳怪气。
这也是事实。
敬新磨附和着道:“皇朝十八将门,每一门的子弟都自小受到严格、成套的军事训练,素养不是寒门武夫可比,无论眼界、见识、手段都远远超过。
“这回赵氏能够及时探知北胡军的行军日程,把握时机主动出击,一把山火烧了北胡两万精锐,又没有让山火失控,可见将门子弟的能力。”
宋治点点头:“无论如何,国战前期必须倚重世家,尤其是将门。让他们的杰出子弟与私军,为朝廷补上窟窿,稳住局势。”
敬新磨称赞一声陛下英明,顺着话头道;“世家虽然有实力,但仅靠他们还是不够,国战需要天下人齐心协力才行。”
宋治当然明白敬新磨这话的含义,他的眼神变得更加深邃,
“不错。自古草莽之中多英豪,既然赵氏能够在晋地召集那么多修行者,朕坐拥天下,岂能没有十倍百倍的修行者效命?”
怎么到了现在,事情好像又回到了原点?
大军中存在南朝的细作?大家又要开始寻找这个细作了?
若是没有这个奸细,大军的行程又是如何泄露的?
萧燕只觉得如芒在背,禁不住咬紧了嫣红的下唇。
万一大军中真有细作,萧燕只能想到一个可能:对方是赵宁安排的!
赵宁的这个该死的家伙,到底做了什么?
“此事容后再查,先让大军后撤,务必不能被火海波及。等到山火灭了,我们再继续进发!”察拉罕最终下达了这个命令。
他现在已经无法去想跟左贤王争个高低的事,因为左贤王还没败过,而他已经吃了大亏。就眼下而言,怎么比都是他输了,这让他心里分外难受。
“公主殿下,大军行程被泄露的事,就拜托你来查了。”察拉罕目光冷峻的看向萧燕。
萧燕现在管着大军的情报,查清这件事是职责所在,当下肃然点头。
只是接下这个任务的时候,萧燕心里有说不出的别扭与不自在。
大军中真有细作吗?
如果有,又是什么时候被赵宁安排的?
会是什么人?
如果没有呢?
那消息又是怎么走漏的?
赵宁难道在真定安排了许多眼线?
难道大军被监视了,都一直没有发现?
这是不是自己的失职?
自己能不能弥补过错?
萧燕一时间思绪万千,心乱得厉害,感觉好像回到了乾符七年。
......
汴梁。
自打到了汴梁行宫,宋治就几乎没睡过好觉,尤其是在设立河东节度使后,随着战局进入僵持,怎么都看不到转机,宋治就更是难以入眠。
“朕自即位以来,自问还算勤政,并不曾沉迷于享受玩乐,朝会从未耽搁过一日,奏折从未有一本没有批阅。
“这些年继承历代先帝的意志,推进中央集权与加强皇权,也未曾有半分懈怠,可为何到了朕的手里,江山社稷偏偏遭遇了这等挫折,竟然让塞北的蛮子大举攻入了国境!
“如今河北地完全沦陷,而天下军队却不能击败贼寇,眼下完全是仗着黄河天堑,朝廷才得以苟延残喘,根本看不到反攻河北,收复京师的日期!
“大伴,朕到底错在了哪里,朕当真是个昏君不成?”
大殿里只有宋治跟敬新磨两人,前者盯着空荡荡的殿堂发愣了许久,忽然语气低沉、不无哀伤自责的,说出了这样一番话。
这番话说出口,宋治的五官有些扭曲,悲愤让他的脸色非常难看。
作为一个帝王,他自认并无失职之处。
在中央集权的过程中,一直没有酿成多大的乱子,十八将门十三门第,被他玩弄于鼓掌之中,虽然心不甘情不愿,却根本无法忤逆他制造的大势。
天下纵使出了大量流民,但也被他用防御使军队的策略,给暂时化解,从整体上说,皇朝依然称得上是国泰民安。
大齐的盛世明明达到了从未有过的高峰,怎么在突然间说倒就倒了?
到底是北胡大军太强,还是齐人安享太平繁华太久了,以至于都腐化堕落得太多,无法跟蛮子拼刀子了?
宋治想不到答案。
如果他没有错,那错得就只能是臣民。
那么他究竟有没有错呢?
作为一个跟骄奢淫逸、荒废政事、穷兵黩武、残暴无道等种种史书上,浓墨重彩大写特写的亡国之状,完全不沾边的君王,他能有什么错?
敬新磨拜伏于地,声音颤抖着道:“陛下万勿妄自菲薄!
“此战之失,不过是北胡蓄谋已久,以有心算无心而已,就算前期能取得一些胜果,等到皇朝集中力量,必然可以一举将其击溃。
“陛下是圣明之君,臣民皆感念圣恩,当此之际,天下人莫不想着奋躯报国,尽忠陛下,陛下只需知人善任,必能很快回到燕平!”
宋治刚刚那番话,不全是惺惺作态,有很大一部分的真情流露。
无论是谁,君王也好平民也罢,不管自己做了什么,都是希望他人理解自己,认可自己,尊重自己的。
在被敬新磨的劝解之词中,宋治得到了一定的安慰,神色缓和下来。
“大伴说的没错,只要皇朝上下齐心,区区北胡逞不了多久的威风。”
宋治沉吟片刻,“只不过眼下时局的确艰难,北胡左贤王的大军横在黄河北岸,王师一时之间要突破,实在是不容易。
“现在只能看河东军了,如果他们不能顶住北胡右贤王的压力,让对方攻占了晋地,局势溃烂,只怕会人心惶惶......”
北胡大军连战连捷,大齐军队几乎无法撼动其兵锋,除了败退就是败退,长此以往,大齐臣民就算之前再看不起北胡,也必然心生怯意。
一旦到了军心民心不可用的时候,那局势就真的危险了,别的不说,很多人就会想着割地求和,乃至是投敌。
割地求和,向北胡服软低头,这是宋治绝对不能接受的。
现在河东军的战况,可以说直接影响国战走向。
而宋治却帮不上什么忙。
所以他心中焦急。
“大捷!大捷!”
就在宋治忧心难解的时候,大都督府的官员大喊着求见。
“哪里的捷报?快传!”
宋治精神一震。
“禀陛下,河东军大捷!昨日,北胡军察拉罕所部,分两路逼近承天关、井陉关,被河东军以火攻之,北胡军两路先锋共计两万余骑,悉数葬身火海!”
大都督府的官员,几乎是扯着嗓子在喊。
宋治惊喜万分,豁然起身,等敬新磨将军报交上来,他快速浏览一遍,顿时喜上眉梢,哈哈大笑三声,畅快无比:
“好,好!果真是大捷!河东军果然能战,没有辜负朕的期望!区区北胡,被一把火就烧没了两万人,有什么不好战胜的?
“立即将捷报布告天下,让朝野都知道,北胡蛮贼终究不过是一群野人,哪里是我大齐精锐的对手!”
敬新磨连声应诺,“恭喜陛下,贺喜陛下!”
第三二一章 求和
在此之前,大齐军队从未有过胜绩,无论边关驻军还是京师禁军,一直在吃败仗。
仅是山海关、燕平城两战,大齐就折损了数十万将士,甲胄兵器军械物资丢失无数。
之后河北地迅速沦陷,防御使试探性的反攻失败,大齐军队几乎看不到战胜北胡的希望。
对整个大齐皇朝来说,这是黑夜,是看不到半点儿星光的满满长夜,所有人都感受到了冰冷的绝望。
而现在,大齐终于有了大捷。
除了将捷报布告天下,振奋人心,宋治还专门派了官员,到晋阳去慰劳河东军。
皇帝表现了自己的诚意,不仅给赵宁等有功之士加官进爵,还给包括王柔花在内的赵氏族人,给予了大量封赏。
“事到如今,朕不得不承认,要想国战取得胜利,必须得重用世家大族。”
数日后,宋治接到了去河东慰劳的官员,报回的奏折——这些官员的任务,当然不只是慰劳将士,还要全面了解河东军现在的情况。
这样做的目的,一方面是评估河东军接下来是否能挡住察拉罕,一方面也是宋治对臣下的势力必须做到知根知底。
说完上面这句话,宋治莫名的笑了一声,眼神变得深邃:
“旬月之内,赵氏便招募了三万私军,以及大量民间修行者,加上赵氏这些年迅速增加的族人修行者,以及多名王极境,眼下赵氏的实力,足称晋地之王了。”
敬新磨听到这里,眼神变幻一阵,试探着道:“这场战争,将赵氏隐藏的实力完全暴露了出来,朝廷是不是要多注意一些?”
所谓注意,自然就是制约。
宋治却摇摇头:“赵氏实力越强,晋地才越有可能守住,大齐需要黄河以北,还有皇朝控制的地域,这是国战大局的需要。朕不仅不会掣肘赵氏,还会大开方便之门,给予他们朕能给的所有信任!”
这话听得敬新磨有些疑惑。
不过转念一想,他就明白了宋治的用意:“陛下英明,惟其如此,各个世家才会没有后顾之忧的用命。”
宋治拿起那本奏折,又仔细看了一遍,末了冷哼一声:“从前两年开始,不少世家都在基业所在地,隐秘扩充力量,他们是什么想法,岂能瞒得过朕?
“若不是及时察觉了这件事,朕也不会花那么大的力气,迅速扩充防御使军队的规模。
“朕没想到的是,各个世家私下准备的力量,竟然已经强到了这个地步。赵氏麾下有这么多修行者,其他世家又如何?”
敬新磨低眉颔首,没有接茬。
宋治接着道:“世家大族终究是有底蕴的,就算眼下在官场失势,也不会很快丧失根本,若无百年以上的时间和大变故,世家不会真的消失。”
“对国战而言,这是好事。眼下朝廷军队战力有限,而世家大族的私军,正好顶上战场的空缺,挡住北胡继续入侵。”
敬新磨偷看了皇帝一眼,见对方神色无异,这才确认这番话对方是发自内心,并没有阴阳怪气。
这也是事实。
敬新磨附和着道:“皇朝十八将门,每一门的子弟都自小受到严格、成套的军事训练,素养不是寒门武夫可比,无论眼界、见识、手段都远远超过。
“这回赵氏能够及时探知北胡军的行军日程,把握时机主动出击,一把山火烧了北胡两万精锐,又没有让山火失控,可见将门子弟的能力。”
宋治点点头:“无论如何,国战前期必须倚重世家,尤其是将门。让他们的杰出子弟与私军,为朝廷补上窟窿,稳住局势。”
敬新磨称赞一声陛下英明,顺着话头道;“世家虽然有实力,但仅靠他们还是不够,国战需要天下人齐心协力才行。”
宋治当然明白敬新磨这话的含义,他的眼神变得更加深邃,
“不错。自古草莽之中多英豪,既然赵氏能够在晋地召集那么多修行者,朕坐拥天下,岂能没有十倍百倍的修行者效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