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算学推衍的名家!”
“算学推衍?”
老苏重复了一遍这个词,倒也没太过意外。
毕竟徐云之前就说了,望远镜的精度必须要先计算出数值才能进行制备。
而眼下的众人虽然具备基础的算学知识,但显然离这种制备计算的级数还有一定差别。
哪怕是老苏自己,对于数学的了解也不算特别深。
这在后世也是一种很常见的现象,顶尖的物理学家其实和顶尖的数学家交集很少。
很多物理学家的数学素养,仅仅是比其他除数学家以外的人学的好罢了。
后世具备完备体系的数学与物理尚且如此,更别提华夏古代了。
同时涉猎两个最深奥的理科专业,哪怕是老苏也不可能做到。
随后老苏思索了一番,脑海中忽然闪过了一道人影。
只见他神色一震,对徐云道:
“小王,老夫有一好友,名叫韩公廉,人称杨怀先生。
早年老夫奉命检验太史局使用的浑仪之时,曾偶然结识过此人。
此人平生极其喜好算学推演,数算之能非同一般,甚至堪称京中前五。
眼下正在京内赋闲研究算学,若是老夫开口,此人定然乐意相助!”
……
第135章 不止是韩公廉那么简单
韩公廉?
听到这个名字,徐云的表情顿时一愣。
没想到啊没想到。
老苏给出的人选……
居然是他?
韩公廉。
这是北宋一位遗留信息很少的数学家,后世甚至连他的字叫什么都不知道。
只在他的出生地《古平县异志》中,有简单提及过他自号杨怀先生的少许信息。
毕竟这年头的号和后世的b站昵称似的,是个人都能取。
除了那些知名用户,能被记下的普通人也就约定成书和蒙古上单这有数几位罢了。
不过仅仅从那存留的只言片语中,后世依旧能看简单的判断出韩公廉的能力。
宋元祐元年。
韩公廉任吏部当守官,级别是最低的正九品。
当时老苏就任吏部尚书,奉命检验太史局等使用的浑仪,并准备制作一架新仪。
结果老苏在访问过程中,听说韩公廉精通数学、天文学,乃是汴京内数算大家。
老苏便亲自上门,便告之以前代天文学家张衡、梁令瓒、张思训等人的仪器法式大纲。
希望他能寻根究底,依之仿制。
韩公廉为此写了《九章勾股测验浑天书》1卷,并制作了一座机轮木样的模具。
老苏看过之后认为虽不尽如古人之说,然而水运轮的设计却有独到之处,具备很高的可行性。
因此便选定了这套方案,并且上表朝廷,得到了批允。
元祐二年。
韩公廉被命为制度官,开始制作新仪。
元祐七年。
该仪最终完成,被命名为元祐浑天仪象。
同时在历史上,韩公廉也被认为是元祐浑天仪象制作过程中,除老苏外最关键的人物。
所以由此可见。
韩公廉在史书上的文墨虽然不多,但数学方面的能力显然是要远高于普通人的。
从某种角度上来说。
他其实很像后世一位名叫埃德尔的葡萄牙球员。
此前默默无闻,大家几乎都没怎么听过他的名字,也从来没怎么上过场。
结果在2016年欧洲杯决赛替补出场,一剑封喉帮助葡萄牙夺冠,完事后就又没声儿了。
没办法。
虽然宋朝的数学发展的非常迅速,奈何封建王朝终究是以人事斗争为主。
很多数学家并没多少机会展现身手,更别提被载入史书了。
当然了。
道理虽是是这么个道理。
但若真是那种顶尖到极致的数学家,多多少少都应该能在史书上留下一些记载。
比如秦九昭。
比如杨辉。
又比如拐走诺贝尔老婆的那个人,好吧这个不算……
所以说句比较客观的定位:
韩公廉应该是那种数学方面的高级、甚至接近顶尖的人才。
但离‘时代天花板’的距离,恐怕还有点儿远。
因此徐云想了想。
还是准备再问问老苏,看看能不能多找几个类似韩公廉的人才。
毕竟这次的计算工作量还是挺大的,鸡蛋也不能只放在一个篮子里嘛:
“老爷,若是按您所说,杨怀先生显然是个相当不错的人选。
不过天文望远镜所需的数算步骤极其繁杂,单靠一人恐怕将会费时费力。
因此老爷若是还有人选,不妨多找几位数算能人前来协助,也算是以备万一之策。”
老苏一边听一边点头,看上去接受了这个建议。
他曾经见过徐云鼓捣发电机和电解池,知道风灵月影宗的一些知识非同一般。
恐怕和现有认知有些出入,甚至可能需要重新刷新一番固有认知。
如果只请了个韩公廉,对方能理解公理那姑且还好说。
但要是出现了卡顿或者疑惑。
那么整个天文望远镜的‘复原’过程,就很可能出现延迟甚至停滞了。
随后他仔细回想了一番自己认识的数学家,过了小半分钟,他忽然眼前一亮:
“小王,你所说的数算知识,可否用文字大致描述下来?”
徐云有些奇怪的看了他一眼,有些疑惑老苏的目的,不过还是点了点头:
“此事不难,毕竟小人本就是从书上看到的内容,概述一些关键点还是很容易的。”
老苏见说大手一挥,兴奋道:
“如此甚好,稍后你随我前往书房,撰写一封书信,寄往应天府。
有一位当世数算大家在府中乡野结庐而居,若能说动他前来汴京助力,镜面精度必能算成!”
看着头一次表现出如此兴奋与推崇态度的老苏,徐云顿时来了兴趣:
“不知是哪位大家?”
老苏沉默片刻,组织好语言,面带些许崇敬道:
“此人姓贾名宪,师从九章推步大师楚衍……”
老苏的这番话还没说完,徐云的眼皮便狠狠抽了一下。
妈耶。
居然是贾宪?
这个古代数学史上丰碑级的人物,这个时候居然还没死?
说道古代华夏的知名数学家。
很多人的脑海中第一个想到的,大概率都是祖冲之。
也就是全世界第一个将圆周率精算到小数第七位的男人,比欧洲要早一千多年。
但除了祖冲之外,华夏还有不少数学方面的牛人。
并且可以按照他们的贡献和方向,划分出很多类别。
比如以对现代数学影响力而言,秦九韶无疑当属首推。
因为本土数学中只有他的大衍求一术和中国剩余定理,仍然被现代数学所保留。
其余的各种华夏古代数学技术和数学工具,都是被西方数学家另起炉灶重新发明的。
若是以划时代的开创性而言。
“算学推衍?”
老苏重复了一遍这个词,倒也没太过意外。
毕竟徐云之前就说了,望远镜的精度必须要先计算出数值才能进行制备。
而眼下的众人虽然具备基础的算学知识,但显然离这种制备计算的级数还有一定差别。
哪怕是老苏自己,对于数学的了解也不算特别深。
这在后世也是一种很常见的现象,顶尖的物理学家其实和顶尖的数学家交集很少。
很多物理学家的数学素养,仅仅是比其他除数学家以外的人学的好罢了。
后世具备完备体系的数学与物理尚且如此,更别提华夏古代了。
同时涉猎两个最深奥的理科专业,哪怕是老苏也不可能做到。
随后老苏思索了一番,脑海中忽然闪过了一道人影。
只见他神色一震,对徐云道:
“小王,老夫有一好友,名叫韩公廉,人称杨怀先生。
早年老夫奉命检验太史局使用的浑仪之时,曾偶然结识过此人。
此人平生极其喜好算学推演,数算之能非同一般,甚至堪称京中前五。
眼下正在京内赋闲研究算学,若是老夫开口,此人定然乐意相助!”
……
第135章 不止是韩公廉那么简单
韩公廉?
听到这个名字,徐云的表情顿时一愣。
没想到啊没想到。
老苏给出的人选……
居然是他?
韩公廉。
这是北宋一位遗留信息很少的数学家,后世甚至连他的字叫什么都不知道。
只在他的出生地《古平县异志》中,有简单提及过他自号杨怀先生的少许信息。
毕竟这年头的号和后世的b站昵称似的,是个人都能取。
除了那些知名用户,能被记下的普通人也就约定成书和蒙古上单这有数几位罢了。
不过仅仅从那存留的只言片语中,后世依旧能看简单的判断出韩公廉的能力。
宋元祐元年。
韩公廉任吏部当守官,级别是最低的正九品。
当时老苏就任吏部尚书,奉命检验太史局等使用的浑仪,并准备制作一架新仪。
结果老苏在访问过程中,听说韩公廉精通数学、天文学,乃是汴京内数算大家。
老苏便亲自上门,便告之以前代天文学家张衡、梁令瓒、张思训等人的仪器法式大纲。
希望他能寻根究底,依之仿制。
韩公廉为此写了《九章勾股测验浑天书》1卷,并制作了一座机轮木样的模具。
老苏看过之后认为虽不尽如古人之说,然而水运轮的设计却有独到之处,具备很高的可行性。
因此便选定了这套方案,并且上表朝廷,得到了批允。
元祐二年。
韩公廉被命为制度官,开始制作新仪。
元祐七年。
该仪最终完成,被命名为元祐浑天仪象。
同时在历史上,韩公廉也被认为是元祐浑天仪象制作过程中,除老苏外最关键的人物。
所以由此可见。
韩公廉在史书上的文墨虽然不多,但数学方面的能力显然是要远高于普通人的。
从某种角度上来说。
他其实很像后世一位名叫埃德尔的葡萄牙球员。
此前默默无闻,大家几乎都没怎么听过他的名字,也从来没怎么上过场。
结果在2016年欧洲杯决赛替补出场,一剑封喉帮助葡萄牙夺冠,完事后就又没声儿了。
没办法。
虽然宋朝的数学发展的非常迅速,奈何封建王朝终究是以人事斗争为主。
很多数学家并没多少机会展现身手,更别提被载入史书了。
当然了。
道理虽是是这么个道理。
但若真是那种顶尖到极致的数学家,多多少少都应该能在史书上留下一些记载。
比如秦九昭。
比如杨辉。
又比如拐走诺贝尔老婆的那个人,好吧这个不算……
所以说句比较客观的定位:
韩公廉应该是那种数学方面的高级、甚至接近顶尖的人才。
但离‘时代天花板’的距离,恐怕还有点儿远。
因此徐云想了想。
还是准备再问问老苏,看看能不能多找几个类似韩公廉的人才。
毕竟这次的计算工作量还是挺大的,鸡蛋也不能只放在一个篮子里嘛:
“老爷,若是按您所说,杨怀先生显然是个相当不错的人选。
不过天文望远镜所需的数算步骤极其繁杂,单靠一人恐怕将会费时费力。
因此老爷若是还有人选,不妨多找几位数算能人前来协助,也算是以备万一之策。”
老苏一边听一边点头,看上去接受了这个建议。
他曾经见过徐云鼓捣发电机和电解池,知道风灵月影宗的一些知识非同一般。
恐怕和现有认知有些出入,甚至可能需要重新刷新一番固有认知。
如果只请了个韩公廉,对方能理解公理那姑且还好说。
但要是出现了卡顿或者疑惑。
那么整个天文望远镜的‘复原’过程,就很可能出现延迟甚至停滞了。
随后他仔细回想了一番自己认识的数学家,过了小半分钟,他忽然眼前一亮:
“小王,你所说的数算知识,可否用文字大致描述下来?”
徐云有些奇怪的看了他一眼,有些疑惑老苏的目的,不过还是点了点头:
“此事不难,毕竟小人本就是从书上看到的内容,概述一些关键点还是很容易的。”
老苏见说大手一挥,兴奋道:
“如此甚好,稍后你随我前往书房,撰写一封书信,寄往应天府。
有一位当世数算大家在府中乡野结庐而居,若能说动他前来汴京助力,镜面精度必能算成!”
看着头一次表现出如此兴奋与推崇态度的老苏,徐云顿时来了兴趣:
“不知是哪位大家?”
老苏沉默片刻,组织好语言,面带些许崇敬道:
“此人姓贾名宪,师从九章推步大师楚衍……”
老苏的这番话还没说完,徐云的眼皮便狠狠抽了一下。
妈耶。
居然是贾宪?
这个古代数学史上丰碑级的人物,这个时候居然还没死?
说道古代华夏的知名数学家。
很多人的脑海中第一个想到的,大概率都是祖冲之。
也就是全世界第一个将圆周率精算到小数第七位的男人,比欧洲要早一千多年。
但除了祖冲之外,华夏还有不少数学方面的牛人。
并且可以按照他们的贡献和方向,划分出很多类别。
比如以对现代数学影响力而言,秦九韶无疑当属首推。
因为本土数学中只有他的大衍求一术和中国剩余定理,仍然被现代数学所保留。
其余的各种华夏古代数学技术和数学工具,都是被西方数学家另起炉灶重新发明的。
若是以划时代的开创性而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