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只能强撑着笑:“凑成对,不止是两家人的事儿,说到底,是两个孩子的事儿,我们做长辈的琢磨得再多,还是要两孩子自己欢喜,是吧?”
    霍怀定隐约品出些姜大人的回避来,顺着这话道:“老大人说得对,得他们自己看。”
    姜翰林微微颔首。
    霍大人就是霍大人,台阶走得多顺畅,要说往来,谁不喜欢与这样拿捏得准、考量得多的人家往来?
    霍以骁亦看得清楚,心里不由好笑。
    让暄仔之前老把什么“老丈人看女婿”挂在嘴上,现在,老老丈人挑剔他呢。
    三人各自明了,席间也就不再拉这红线,说些近日朝廷事,酒菜下肚,很是和睦。
    放下筷子时,姜翰林记得自己今日意图,便问了一句:“周尚书有两位千金,也够他伤脑筋了吧?”
    霍怀定一下子悟了。
    原来如此。
    姜大人并非不满意暄仔,而是姜家还未想好,又听说周沛今日寻过他,担心周家捷足先登。
    他就说呢,暄仔这样的青年才俊,不至于入不了姜家的眼吧?
    话说回来,联姻之事,多想总没有错,他们男方,哪有不给女方时间,一个劲儿催促的道理?
    “周大人到都察院来,是为了其他事情在伤脑筋,”霍怀定解释道,“地方衙门上,有一些状况,他问问我的想法。”
    周沛是来问蜀地之事的。
    当日江绪坚持回去,霍怀定出面与周沛商量了些。
    霍以骁近些日子又在吏部观政,翻看了不少蜀地文书。
    周沛是机灵人,岂会看不穿霍家的打算。
    只是,兹事体大,需得通通气,免得蜀地那儿翻腾起来,弄得上下都措手不及。
    这些话,不好与姜翰林只说,霍怀定便点到为止。
    如此一来,倒是姜大人脸上一红。
    没有程咬金,是他弄错哩!
    第641章 挑拨
    雅间里,姜翰林端着酒盏,一口一口抿。
    若是平日里,即便是出错了,他也能沉稳应对过去。
    官场上混得久了,厚脸皮这东西,谁都不缺。
    可今儿大抵是饮了不少的缘故,天又热腾腾的,让人不由焦急,以至于,姜大人只能用抿酒来掩饰一番。
    霍怀定看在眼中,没有点破,只劝说酒多伤身,又把小二叫来,让厨房给备些醒酒汤。
    等醒酒汤送上,姜翰林也平静了下来。
    虽说是话赶话的,但四公子已经摊开说了,打马虎眼肯定不合适。
    姜翰林便与霍怀定商量,等回去之后再与家里人探一探,尤其是孙女儿,得问问她的想法。
    霍怀定自然答应,他也得问问暄仔的意思。
    当然,他要再问问夫人。
    她怎么就猜到姜家有意结亲了呢?
    定好了这些,姜翰林起身告辞,雅间里只留下霍以骁与霍怀定。
    他们这才说起了原本要商议的事儿。
    霍怀定道:“周大人有些担忧,若都察院要对蜀地动手,是就查几个州府衙门,还是连蜀地三司都一块动了。你就在他衙门里,他有问你吗?”
    “没有,”霍以骁轻笑了声,“他不敢问我。”
    霍怀定:……
    也是。
    周沛是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朱桓和霍以骁两个,要么不动手,一旦动起手来,从上撸到下。
    沈家那里的恩怨先暂且不提,自打这两位开始六部观政,倒霉的二三品大官,一只手都不够数。
    周沛见霍以骁琢磨蜀地,就担心他又要螃蟹一串、全提了。
    可这事儿,周沛问霍以骁,真得了“要弄干净”的答案,他除了脑壳痛之外,也没什么办法。
    四公子的脾气,倔强起来了,那是皇上说了都不听,周沛苦口婆心劝,定没有成效,转头禀了御书房,他“挑拨”皇上与四公子父子起纷争,他是吃多了吗?
    倒不如,干脆不问四公子,只从霍怀定这儿探个底,也好心里有个准备。
    霍以骁道:“我明白周大人担忧,只是蜀地那儿,那么多年如此,真不是动几个州府衙门、杀鸡儆猴就能解决的。只能杀猴子,以儆效尤。”
    霍怀定亦明白这个道理,道:“我也与周大人说了,他不是糊涂人。倒是江绪那儿,有消息了吗?”
    霍以骁颔首。
    华师爷的书信是前天送达的。
    江绪已经在涪州衙门上任了,他的主要目的是打探消息,因此,也不兴什么三把火,只努力与当地官场打好交道。
    几天下来,虽然离成为上峰眼里的心腹还有距离,但起码,没有防他防得死死的。
    蜀地上下这些年铁板一块,靠得也不单是排外,还有拉拢、同化。
    江绪正努力地让自己“同化”。
    他还结交了几个同龄人。
    那几个都姓甄,一个本家的,在蜀地一带堪称一家霸主,欺男霸女这些,在他们眼里,都是小事了。
    江绪与华师爷到了涪州就盯上了他们,又试探了衙门里的关系,确定甄家这几个能这么横行霸道,全是衙门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缘故。
    蜀地对他们纵容,不仅仅是收了甄家银钱,更因为,甄家这几兄弟,是湖广总督柳仁沣的小舅子。
    柳仁沣已经知天命了,年纪不轻,精神挺好,五年前纳了甄家姑娘为第五房妾室,这些年颇为宠爱。
    有这么一位姑奶奶在,甄家这些人也跟着趾高气昂起来。
    以华师爷的话说,涪州衙门对甄家客气归客气,却不见得多么同心。
    有一回,江绪听见知府醉酒后骂甄家,大意是这儿是蜀地不是湖广,甄家在这里嚣张个什么劲儿,一堆破事,还要衙门给他们擦屁股,引了底下几个官员的附和之声。
    这官府衙门与地头蛇,若无矛盾,反而麻烦,有矛盾,就给了华师爷和江绪挑拨离间的可能。
    华师爷在信上说,他们正在积极地推动两厢矛盾。
    为了避免书信落在旁人手里,惹来麻烦,这封信全是华师爷用临安话的音写的,其中又有很多约定俗成的用词,除了与他共事多年、合作无间的李三揭,其他人只会看得一头雾水。
    哪怕是同样临安府衙出身的温子甫,可能都只能半蒙半猜个七八成。
    霍怀定听完,一时好笑。
    转念想想,江绪和华师爷在蜀地,在那些人的眼皮子底下,谨慎一些总归没有坏处。
    “等那些证据收上来……”霍怀定刚开了口,忽然间想起一桩来,不由一顿,“把甄家与蜀地的矛盾挑起来?甄家歹事做多了,官府一旦要动手,恐会把柳仁沣牵扯进来,那事情就复杂了。”
    甄家兄弟有恃无恐,仗着的就是柳仁沣。
    蜀地衙门告柳仁沣纵容小舅子们行凶,柳仁沣岂会不反击?
    “一旦动了柳仁沣,就彻底与四殿下撕破脸了,”霍怀定压着声音,道,“不管如何,得考虑考虑皇上。”
    霍以骁皱了皱眉头。
    平西侯府的罪,是平反了,沈家也收拾了,可当年尤岑之死,出力的是沈家,祸根却是朱钰。
    朱钰为了隐瞒私运之事,借沈家的手,杀了看出端倪的尤侍郎。
    真要说报仇,除了在静慈庵的永寿长公主,也迟早要和朱钰算账。
    只是,时机需得多考量。
    一时动不了朱钰与俞家,问他收些利息,又有何妨?
    “原就没有一个好脸,”霍以骁不疾不徐道,“皇上未必不想罚朱钰,私运一事,全由沈家担了去,朱钰没有受到一点儿责罚,皇上心知肚明,动柳仁沣,能朱钰一点教训,让他夹紧尾巴,皇上大抵会乐意的。”
    霍怀定摸着胡子,理了理思路。
    眼下状况,说不好将来大宝之位归属,但皇上决计是不愿意给朱钰和朱茂的。
    朱钰看似失去了沈家这么个助力,但沈家在时,给他选了柳宗全为伴读,柳仁沣现在依旧是朱钰的靠山。
    给朱钰一个教训、也削减朱钰的臂膀……
    的确,以霍怀定对皇上的了解,皇上大抵是会这么做的。
    第642章 正经事儿
    伴君如伴虎。
    官场衙门做事,律法为根本,却也要记得,不能一味和皇上对着干。
    想皇上所想,办皇上想办的事儿,那是事半功倍,反过来,事倍功半还算不错了,弄得不好,自己的乌纱帽都得跟着掉。
    “柳仁沣那个人,”霍怀定摇了摇头,“好多年前就是沈家的走狗了。先帝时候,他对朝廷有功,得了先帝爷赞赏,这些年就越发高高在上了,湖广在他手中,乌七八糟的事儿也一堆一堆的。”
    都察院并非不知湖广状况。
    若说蜀地是里头瞒得死死的,巡按下去,被蜀地官场上下联手,弄得根本查不到什么线索,那湖广里头,柳仁沣的胆子就大多了。
    有些混账事儿,柳仁沣甚至没有瞒着。
    可都察院动不了他。
    原是沈家护着,皇上再恼沈家,时机未成熟时,也不会拿柳仁沣开刀。
    而沈家亡了之后,上下各处都是事儿,一时半会儿间,顾不上湖广。

章节目录

姑娘她戏多嘴甜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PO文屋只为原作者玖拾陆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玖拾陆并收藏姑娘她戏多嘴甜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