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氏笑,“您老的福还在后头呢,待婶子抱了孙子,更有欢喜的时候。”
孙氏抿嘴直笑,“借大奶奶吉言。”
苏氏打听,“记得阿远走的时候还没定亲,嫂子给他定的哪家?”
孙氏柔声细气道,“也不是外人,我娘家侄女。”
苏氏笑,“亲上作亲,果然好亲事。”心里却觉着孙氏有些糊涂,孙氏那娘家,不是苏氏说话难听,要不是孙氏有谢远这么个出息儿子,苏氏也不会关注孙氏的娘家。孙家虽是小户人家,倒也有几百亩地,一年总有几百两收入,这样的人家,略帮衬孙氏些,孙氏与谢远以前也不能过得那般窘迫。这里甭嫌族里不照顾,谢远有念书的天分,谢尚书都说会照顾他家一直到他考取功名,可族里照顾归照顾,无非是让你衣食不缺,但想再好的日子是没有的。以往孙氏守寡过苦日子的时候,孙家不帮衬,这谢远刚出人头地,就见天的上门,到底把孙氏糊弄住了。要叫苏氏说,谢远这般人品,说一门子官宦人家的小姐是没问题的,竟不知孙氏糊涂至此。
大家说说笑笑,午饭安排的就是席面儿了,临到午饭前,谢太太的娘家嫂子朱大太太带着儿媳妇过来了,朱大太太的嫡长孙朱雁在赣地做了巡抚,朱大太太说到这个长孙就是一脸愁苦,不为别个,长孙就要绝后了,打光棍打到现在,还不如李宇呢,起码李宇年轻啊!而且,人家李宇四年前已经成亲了,她孙子可是快四十的人了!还光棍着呢!朱大太太同小姑子谢太太哭诉道,“我上辈子不知造了什么孽啊,修来这样的孙子!我也没短了烧香拜佛三牲供奉哪,你说那小子他这是怎么了!”
谢太太只得安慰嫂子几句,及至饭后,苏氏与孙氏告辞,朱大太太留下同小姑子谢太太说私房话,朱大太太垂泪道,“不为别个,我就是想求求妹妹,能不能给阿雁做个媒?”
谢太太也很为这个娘家侄子发愁,这帝都风水也不知怎么了,很是出了一批黄金老光棍,朱雁算一个,李宇算一个,李九江算一个,不过,人家李宇四年前成亲了,现下就是朱雁为首,李九江比他还略小两岁。一个个都不是没本事的人,相貌也不必说,可不知是不是风水有问题,都还未婚着呢。在这个普婚十六七岁的年纪,在他们的年岁,做爷爷都不稀奇了,结果,他们连爹都没做上呢,你说愁不愁人。谢太太闲了,那无甚亲缘关系的,谢太太都替人家爹娘一愁。何况朱雁还是娘家侄孙,谢太太问嫂子,“嫂子相中了谁,凭阿雁的官身,只要差不离,没有不乐意的。”
朱大太太叹气,“要是寻常人,也不能来麻烦妹妹。我想着,阿雁不是没动过凡心,那会儿偏生你大哥那死脑筋想不通,不乐意,阿雁那孩子,妹妹也知道,最是个犟种,一根筋,这不,可不就把孩子给耽误了么。”说着又抱怨了一通老头子。
谢太太的心神一直沉浸在五皇子大胜的喜悦中,一时没想到朱太太说的是谁,不由问道,“嫂子说的是哪家闺秀?既是以前阿雁中意的,这都多少年了,难不成人家姑娘还没许人家?”
“没有。”朱大太太有些为难,还是硬着头皮说了,“就是与闽王妃交好的江姑娘。”
谢太太吓一跳,“江姑娘?”那啥,当初不就是些流言误会么。
“阿雁在南安州当差时,江姑娘去南安州,阿雁就动了凡心。那会儿家里觉着江姑娘无父无母的,未免命硬些……后来,这事便没成。可谁知阿雁这个孽障啊,自此之后家里给他说了百八十回亲事,他没一家愿意的。真是上辈子的冤家,遇着这样的儿孙。”朱太太一行说一行哭,说到愁闷处,当真是老泪纵横。要搁别人家,孩子不乐意,孩子不乐意算个毛啊,婚姻者,自来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也就是说,按律法,父母愿意了,这亲事就成了。可朱雁不一样啊,此人自少时便颇为不同凡流,如今更是做了巡抚,老朱家一等一的实权人物,就朱大太太这做祖母的,也不敢伙同家里给朱雁背后定亲。以往是没法子,江南打仗,南北不通消息,现下江南靖平,朱大太太再不能忍了,她在佛前讲了大愿望,入土前必得见着朱雁给她生出曾孙,她才能闭眼。所以,一听说江南胜了,她就过来跟小姑子商议了。
谢太太却觉着有些个不可思议,她忍不住问,“嫂子,我不说别个,人家江姑娘愿意么?”
朱大太太极是恳切道,“愿不愿意的,总得问一问,但有一丝希望,也不能叫雁哥儿绝后啊!我听说,江姑娘与娘娘是好友,这,这不知能不能劳烦妹妹帮我打听一二。”
谢太太心下很有些为难,可娘家嫂子,这么白发苍苍的求到跟前,谢太太也不好拒绝,只得道,“咱们姑嫂,本不是外人,我有句话,就直说了。”
“妹妹只管说。”
甭看谢太太与谢莫如的情分不若寻常祖孙亲密,谢太太也不是等闲人,江行云同谢莫如的关系,谢莫如虽并不怎么挂在口头上,可谢莫如极其看重江行云,谢太太心下是门清的。无他,那几年江行云在帝都,冬天梅花开时,江行云都会住到万梅宫里,万梅宫啥地方,谢莫如都没请她这做祖母的住过,江行云就能住进去,可见二人交情。故此,谢太太对于有关江行云的事是极慎重的,她道,“这江姑娘啊,不是一般的闺阁女子,听说她武功极好,前些年大皇子去闽地送军用路遇山匪,多亏江姑娘救了性命。因此事,她拿着朝廷五品俸禄。还有件了不得的事,怕妹妹不晓得呢,这次江南之战,江姑娘还立下了大功。”
朱大太太对江行云做孙媳妇正在兴头上,闻言连忙问,“什么大功?”
“靖江王有一姓赵的大将,叫赵阳的,赫赫有名的将军,被江姑娘一剑刺死。”谢太太一说这事都觉着嘴里丝丝冒着凉气,江行云的确有本事,但谢太太也得说,江姑娘不是寻常人能匹配的。都能一剑杀了靖江大将,这要是谁娶了江行云,哪天惹火了她,估计死的就是男方一家子了。朱家可是文官家族啊。
朱大太太与谢太太不愧姑嫂,况朱大太太年岁有了,骤闻这血淋淋的事务,竟觉头晕目眩,眼前发黑,心下呯呯乱跳,颇有心律不齐之征兆。好半晌,朱大太太才缓过一口气,哆嗦着手,抚着额角道,“那,那我再想想。”虽然想孙子成亲生子,可一想到江行云这种杀人不眨眼的类型,朱大太太这文官家族出身,继而嫁入文官家族的活了七十几年的越活越胆小的老妇人,竟有些拿不定主意了。
靖江投降之事,有如上述人等这般开怀的,自然也有不大开怀的,在世人眼里,最不开怀的应该就是东宫了。还有传闻说太子妃当天在慈恩宫听得这消息后,一整天的心神不宁、强颜欢笑。但,东宫是绝不会承认的,事实也是,东宫在面对江南大事、靖江投降之事上颇具风度。江南平定的捷报传回,第一个向穆元帝贺喜的就是东宫,而且,在穆元帝赏赐闽王府后,东宫接着也赏赐了闽王府,其赏赐规格也只稍逊穆元帝而已。现下,太子里里外外的夸他五弟有本事,未负圣望。太子妃也上上下下的赞谢莫如贤德有才干,五皇子征战在外,谢莫如对上孝顺父母,对下抚育儿女,还要管着阖府上下的事,再没有这样能干贤惠的了。
太子这话大家都觉着是套路话,但太子妃这话,有心人便要深思,更有人认为太子妃说的还真没差。不说别个,太子不在东宫时,宫里生了乱子,太子妃可不就没照顾好太孙么,不然太孙也不能伤了脚。那次宫里生乱,宫外一样不太平,闽王府也有乱人,闽王也不在王府,谢王妃就把几个小殿下照看的极好,没伤一根寒毛。
还是那句老话,人比人该死,货比货该扔。太子妃对嫡亲的嫡长子能不尽心么,可偏偏儿子就伤着呢。闽王府上皆是庶子,谢王妃偏能把孩子照顾的妥妥当当,而且,闽王府上的小殿下们功课不错,于权贵圈也是有些名声的。这说明什么,说明谢王妃不是假贤良,庶子都是尽心教养的。要知道,皇孙们竞争同样厉害,虽然各种资源十分优越,但想在诸皇孙中冒头也不是容易的事,偏生闽王府的小皇孙们就是能冒头。要是闽王在帝都,大家还能说是闽王把孩子教养的好,这些年,闽王一直在外,便是再偏颇的人也不能否认谢王妃的功劳啊。
所以,太子那话,大家没当真,太子妃这话,大家当真了。
连大皇子都私下同大皇子妃道,“哎,我虽一直看不上老五家那泼货,不过,比起太子妃倒是略强些的。”起码把孩子护好了。大皇子虽然智商一直不咋地,但看事情的眼光很朴素,宫里生乱,就是把东宫烧了,保住孩子们也不亏,结果,太子妃就让最重要的太孙出了差子。在大皇子看来,这就是无能的表现。
大皇子妃素来厚道,虽然先前大皇子在御前得脸时也有过争荣夸耀的心,但近年来五皇子异军突起,其势难挡,大皇子妃就把那些好强的心收了,很公允的说道,“太孙是太子妃嫡嫡亲的儿子,看得跟太子妃眼珠子一样重。太子妃就是宁可自己出事,也不愿意太孙有意外的。你这话,太伤人。”
“我也只跟你这样一说。”大皇子半点儿不同情太子妃,怎么别人家孩子都没事,就她家孩子出事呢,可不就是无能么。大皇子道,“后悔有什么用,把孩子护好,也不必今儿后悔了。”
大皇子妃想着,男人可真是站着说话不腰疼呢,大皇子妃自己也是做母亲的,道,“太孙伤的也不很重,再说,历史上孙膑,现下柳扶风,都是腿脚不大灵便的,可做出的事业,比那些活蹦乱跳的强百倍。只要人有本事,不怕不能青史留名。”
大皇子一句话就把大皇子妃给噎死了,因为大皇子问了一句,“依你看,太孙是有孙膑本事,还是有柳扶风的本事。”大皇子不傻,这世上有种人,自身本事超越出身,但更多的人,最大的倚仗就是自己的出身了。太孙就属于后一种,太孙最大的倚仗是,他是太子的嫡长子。原本有了这样的身份,只要才干品行差不离,基本上一辈子啥都有了。结果,偏生太孙身体出了问题。连大皇子都怀疑太孙的继承地位了,如大皇子妃所言,并不是身有残缺之人不没出息了,可事实上,整个东穆国,不也只有一个柳随风么。这年头,虽不是魏晋那种纯看脸的,人们对容貌也是有要求的,对女人的品德要求的四项:德容言功,容处第二位。就是男人科举都有容貌评级,甲乙丙丁四等,基本上你要评个丁等,就是才华盖世,于前程上也是艰难的。柳扶风先时就是因不良于行,纵有平国公嫡长孙的身份,在朝廷领个差使都难,倘不是他遇着五皇子当时正缺人缺的厉害,这辈子真不好说。
大皇子寻思了下他太子弟弟家的情势,很是满心期待的希望他那最招人嫌的五弟回来把太子拉下台,好叫他这做大哥的渔人得利!
大皇子心下拿定主意,难免又去找自己素来信服的白云仙长那里问了问紫姑。至于紫姑结果,此乃后话,暂且不提。
三皇子对于五皇子要回帝都的事倒没有他大哥这些感触,三皇子属于自小到大顺风顺水类型,但是有一样,少时他没赵贵妃所出大哥与先胡皇后所出二哥出众,待长大,娶妻开府当差吧,他又比不上五弟,于是,三皇子就这么一路中不溜儿的过来了。其实,倒不是说三皇子没肖想过那个位子,但是吧,便是有胆子想,三皇子综合一下自身实力,也就不想了。不为别个,他们这些年长皇子成亲后都在六部各领一摊差使,三皇子领的是刑部。刑部当家人正是他外公,按理,外家是他铁杆支持者才对。偏生三皇子命运不济,谢家是他外家不假,同时也是谢莫如娘家,而谢莫如,嫁的是他五弟。至于他妻族,褚国公府,更是个没节操的,早早去烧他五弟的热灶了,吴家一守孝,昕哲郡主身边少一位伴读,三皇子的岳母褚国公夫人便屁颠屁颠的托了长泰公主把自家孙女送去补吴家姑娘留下的伴读之位。所以,这么一想,三皇子唯有继续中庸下去了。
四皇子则是最为五皇子欢喜的一位了,他与五皇子一向关系好情分深,再加上四皇子岳家南安侯府同东宫的嫌隙,四皇子简直是无时无刻不再盼望着他五弟把东宫干掉,以后他五弟吃肉,他跟着喝汤。何况,这次岳父也会跟着五弟一道回来,四皇子每想到自家岳父之时运不济,眼泪都要流出两缸。倒霉催的遇上太子,哎,他们翁婿二人简直是跟太子八字不合嘛。
至于六皇子,嗯,六皇子的立场无干紧要啦,自从劳动改造回来,穆元帝给这个儿子安排了个好差使,管着宗人府。要知道,老穆国开国不过三五十年,穆元帝是第二代皇帝,且穆元帝自己还是独生子,故而,这宗人府,还是他六儿子劳动改造回来的,穆元帝指了几间屋子,新开建的衙门,就可想而知六皇子的政治地位了。
连带将要大婚的七皇子,闻听靖江王投降之事,也着手下置办了份不轻的贺礼给闽王府送了去。
不得不说,闽王尚未归来,帝都的风云已是蠢蠢欲动。
☆、第301章 夺嫡之四
靖江已降,整个江南战事已宣告结束,但实际上,湖广尚有许多地盘没有收复,譬如千古军事重镇的荆襄二地,这两个地方,皆是易守难功要冲之地,而且,驻守之人是靖江大将林凡叔侄。五皇子都把靖江拿下了,这荆襄之功,委实馋坏了帝都诸人。大家都说,不为别个,就为了过个好年,咱们大军齐发,不怕林氏叔侄不投降啊。
不过,大概是穆元帝在当初太子的胡乱指挥上吃了足够的教训,他老人家咬定一句话,“江南之事,自有闽王做主。”凭臣下如何忽悠,穆元帝是绝对不会从帝都发兵的。
谢莫如对此的评价是:穆元帝又不傻,自帝都发兵,大军一日嚼用得多少银钱,明明江南大军不用,反用帝都军,穆元帝又不是脑缺。
朝中还有人在唧歪荆襄之事,江南再次传来捷报,湖广已悉数收复,这里头,当然包括让朝中深为关心的荆襄二地。
至此,整个江南大帝重回老穆家的怀抱。
伴随此次捷报传回,彭大郎与李九江之名响誉帝都,彭大郎本就是骁勇悍将,此人早就于朝中广有声名,不为别个,他屠过城。但,屠城之事与彭大郎的战功相较,就是瑕不掩瑜了。不同于彭大郎因军功而闻名帝都,李九江一直就是帝都名人,初时名声臭的跟新鲜的狗屎一般,后李九江搭上江北岭的名望,再有李宣等几个朋友相帮,好歹把名声洗白了,又考取了功名,之后李九江帮着江北岭忙活筑书楼的事,但相对于整个帝都城的八卦界或风云界,李九江已是归于沉寂。而后李九江随五皇子就藩,对了,闽地之战后五皇子为他请功,朝廷封了个二品闲职,仍是不大着眼的人物。今次,李九江的名声重新在帝都城变得晌亮起来,无他,除了辅助彭大郎打仗外,李九江干了件足以名传青史的事,彭大郎在湖广的战事不可谓不顺利,不过,由于赵斌智商不足,入了柳扶风的套,柳扶风在主战场大败赵斌之后,直接大兵压境,兵困靖江城,靖江王自尽身死,数十子孙被活捉,靖江城投降,这一连串的事,柳扶风干的风驰电掣,俐落之急,与他先时在江南同冯飞羽打拉据战完全不是一个风格啊。话说,靖江降了,彭大郎也打到荆州,但,荆州兵精粮足,城池坚固,且驻守荆州的就是靖江王爱将林凡大将军的族侄林安易。彭大郎围攻荆州一个多月了,也没能打下荆州城。正值此时,传来靖江投降的消息,有了准信儿,李九江便同彭大郎商量,干脆先别打了,他去荆州劝降。这一劝吧,没劝下来,人家林安易死活不信,再说,人家就是信,这世上也是有忠臣良将的,那种主君投降,臣子还死撑的事儿,自古以来也不少。没劝下林安易,李九江也没气馁,他也没继续开打,而是转头带着数百亲卫去了襄阳城,镇襄阳城的是林安易的族叔林凡大将军。
李九江没把林安易说服,却是将林凡给劝降了。林凡一降,林安易也就不死撑的,由此,兵不血刃,两座千古城镇就此归降,整个湖广悉数收复。
湖广捷报可以称得上是锦上添花,连穆元帝这种因李九江出身有些小心眼儿的家伙都连连笑赞,“彭大郎真乃朕之良将,九江也是智勇双全呐。”整个人因接连捷报年轻十岁,恢复了因江南之乱而显得比同龄人稍适苍老的正常的精神面貌。
这种实打实的功劳,简直不出名都不大可能啊。
尤其是,俩人都未婚。
小唐便同谢王妃说起帝都八卦来,“现下帝都城评出十大黄金光棍,九江师傅排行第一。”
因五皇子即将大将还朝,谢莫如心情很是不错,便有些好奇,问,“这个怎么评的?”
“年二十五以上还未婚的,在帝都颇有名气的,这样排出来的。”
谢莫如笑,“谁排的这个?”
小唐十分荣幸地,“我跟三公子一道排的。”小唐的侄孙小小唐是四郎的伴读,但闽王府的六个郎中,小唐最投缘的不是四郎,而是喜欢到处八卦的三郎,俩人都爱私下嘀咕人。
谢莫如道,“你们这张嘴……”不禁打听,“帝都有这么多大龄未婚的男人么?”
“不只是男人哪,也有女人,像江姑娘也是一把年岁还未婚啦。”小唐道,“而且,我们不局限于帝都,只要名声够大,帝都闻名,就可以入选。其实论年纪我师傅算不得第一,年岁最大的是以前咱们闽安府的朱知府,现下听说他已经升巡抚了,他年岁比我师傅还老。但我想着,这不是我跟我师傅熟么,就把我师傅排在了第一个。江姑娘排在了第二个,江姑娘不是与娘娘您熟么,她又是女人,名次上得照顾她一些。就把朱大人排在了第三,还有娘娘您娘家族弟,谢远谢大人荣列第四……要不是李宇李伯爷前些看成了亲,他也是热门人选哪……”小唐说着分外遗憾。
谢莫如听得好笑,问,“其他还有谁?”
“靖江前元帅冯飞羽也而立以后的年纪啦,勉勉强强排第五。海外四海国主,听说也是沧桑的很,据传闻年纪可能比朱大人还要老,也没听说他有王后,论实力,他最强啦,但他在海外,且有海盗出身的嫌疑,且为人太神秘,不大了解,故此排第六。冯飞羽身边还有个狗头军师,一道与冯飞羽被全国通辑的叫商月,也年岁不轻,给他排第七。段四海的狗腿子宁致远排第八。再有就是我师祖的得意关门弟子欧阳小师叔,排第九。”
谢莫如难得听八卦听得津津有味,与小唐道,“北岭先生也是,以前收九江做弟子的时候,就说是关门弟子了,这么几年,怎么又关了一回门?”
小唐坏笑,“我听文休法师说,我师祖早三十年前就关过一回门啦。他常这样,收一弟子觉着好,就说,唉呀,这是关门弟子啦。过几年,再遇着个好的,就把门打开,再关一回。喜新厌旧,人之常情啦。”
谢莫如听得一乐,又问,“第十是谁?”
小唐很有些不好意思地搔下头,“我看这榜上都是有才干的人,因着我还没成亲,暂时把我自己排第十,也跟着光辉一回。”
谢莫如给小唐逗的大笑。
小唐给笑的怪没面子的,瞪圆了一双猫眼,道,“这有什么好笑的,谁还不规定不能毛遂自荐了。三公子也想上榜呢,可他今年才十五,断没有上榜理由的。不过,我跟三公子商量好了,以后排个帝都十大黄金热门女婿人选,一定把他排进去。”
谢莫如险给喷了茶,好半日方道,“那冯飞羽与商月,也是战犯,如何能入选?”
“我听三公子说,陛下都曾夸赞过冯飞羽不凡呢。是不是战犯,也算风云人物,就把他列进去了。”
谢莫如笑了一回,同小唐道,“此次唐大人回朝,估计要把你的亲事给办了。”
小唐道,“可是快急死我了。”
谢莫如又是一乐,小唐就是这样有啥说啥,十分有趣。
与小唐说了回八卦,谢莫如就听到朝中的风声,四皇子妃过来同谢莫如说的,“听我们殿下说,今儿父皇接到湖广捷报,甭提多高兴了。父皇令内阁下旨,让五殿下乘半幅御驾还朝。”
谢莫如微微一笑,“陛下恩典。”
四皇子妃道,“是啊,我父亲也能一道回来了。”
谢莫如安慰四皇子妃,“嫂子和南安夫人总算能放心了。”
四皇子妃感激的望向谢莫如道,“客套话我就不说了。”
“说了便外道。”
四皇子妃一笑,客套话并不是外道,只是五皇子对南安侯的恩典非感激二字可以言喻的。父亲多不容易啊,好几年隐姓埋名不敢回帝都,非得立下功劳方可还朝,不就是因为父亲的下场皆是太子所赐么。四皇子妃十分明白父亲的选择,倘无功而返,一介朝臣,如何能与一国储君辨个对错是非,纵他们身为太后母族,只要穆元帝没有易储之心,怕是都会维护太子体面。何况,还有江南沦丧的责任,吴国公死了,这责任谁来担负,父亲这个前江南大总督是跑不了的。唯有如今于江南再立战功,此际还朝,方得体面保全。
四皇子妃对五皇子府岂是感激二字可以形容的,五皇子简直是她母族的恩人。
四皇子妃说一回家里孩子们的亲事,“转眼咱们就要做婆婆了。”又打听了一回谢莫如给太孙的贺礼规格,他们都是藩王府,贺礼还是要保持同一水准规格比较好,倘这家厚了那家薄了,可就是笑话了。
江南再传捷报,除了五皇子府愈发热闹,另一喜庆地方就是文康长公主府了,不为别个,李九江虽是庶子,也是姓李的,也要称文康长公主一声母亲,李九江为朝立下大功,这是整个永安侯府的体面呢。更何况文康长公主嫡子李宇,更有活捉靖江子孙的功劳在,就是永安侯,在保卫帝都之战中,也颇有战绩,就是现下不是还驻守豫地么。碍于永安侯不在家,大家也要贺一贺文康长公主的,都说文康长公主教子有方。
规矩就是这样,纵是庶子,都要认嫡母为母的,就是庶子有了出息有了官职,给母亲请封,也是给嫡母请封,而不能是生母。如李九江,当然,李九江生母早亡,文康长公主也不缺诰命,所以不存在这样的问题。但这也说明庶子嫡母一体的道理,譬如,先前李九江名声败坏时,虽无人敢得罪文康长公主,但私下不是没有人议论李九江少时名声败坏的事儿与文康长公主相关。今李九江声名显耀,人们也会说,公主你教子有方。虽然这样的夸赞让文康长公主并不十分爱听,不过,李宣是出名的好性子,他又是李家下任族长,对于庶兄的功绩,李宣很为庶兄高兴。
这不,在五皇子府的茶话会上,就有人说到李家,纷纷夸赞李家子弟有出息。的确,永安侯四子,庶长子李九江,嫡次子李宣,三子李宇,四子李穹,李九江李宇都是有战功的人,李宣没打过仗,今在禁卫军当差,行事向来谨慎,为穆元帝所倚重。就是李穹,不比三个哥哥,也非纨绔子弟,老老实实在朝廷当差呢。这样的家族,一看就是兴盛之兆,且有文康长公主的面子,故而人人都赞了几句。夫家有出息,长泰公主自然欢喜,笑着谦虚几句,“也是赶上朝廷用人的时候。”长泰公主素来会做人,又道,“咱们几家,除了五弟妹六弟妹娘家是文官出身,余者都是武官家族,不说别个,江南之战,各家都有子弟参战,都是为国朝尽忠。”这话其实很公允,一场战事,投入兵力几十万,大小将领亦有数千之众。大家觉着李家子弟有出息,是因为李家子弟在这场战事中做出显眼的战功。但其实更多的将领,他们的战功没有李家兄弟这样耀眼,还有许多人,直接战死沙场。就是太子妃娘家吴家,亦有不少家族子弟参战。
说到江南战事,大皇子妃道,“现下就盼着大军班师回朝了。”
大家纷纷称是,大军回朝,也就意味着,所有的战事名单既将揭晓,有多少人战死沙场,又有多少人建功立业,还有多少人可以夫妻父子团聚。一时间,不少人心绪复杂。还是四公主说了几句话调节气氛,她同长泰公主道,“说来,现下李大人可是帝都热门,不少人打听李大人的亲事呢。二姐姐可知晓?”
长泰公主笑,“这怎能不知?不少人问到驸马跟前,驸马自是盼他早日成亲的,就是不知他是如何想的?”李九江毕竟年纪不轻,且有战功在身,回朝必有封赏,这等年岁权位,他的亲事,早不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能做的主,哪怕依文康长公主的身份能给李九江做主,文康长公主是个明白人,根本不会插手,自是让李九江自己做主。
三皇子妃听出长泰公主的弦外之音,笑道,“非但李大人是热门,那位彭将军,听说年不过弱冠,更是青年俊才。”虽然大家族怕不会舍得嫡系之女,但彭大郎这等战功,也足以令大家族心动了,旁系之女有的是。
此时就表现出皇子妃与公主们的胆量不凡了,朝中御史都要为彭大郎屠城之事唧唧歪歪,女人们说起彭大郎则没有半点挂碍,大皇子妃道,“这个彭将军倒奇怪,先前从未听闻此人,不知是何来历?”
四皇子妃笑看谢莫如,“我也没听说过。”
谢莫如是知道的,因为五皇子每次传捷报都会夹带私信。谢莫如道,“听殿下说,这位彭将军也是个可怜人,他原是韶州府下一个小县城的举人家的儿子,因少时多病,为青城山一位道长所救,为了修养身体,便随道长去了青城山习武。眼瞅着身体调理的差不离了,家里来信给定下亲事,他就要下山成亲,结果遇到江南战乱。原本彭家也无事,但后来,靖江派去的县令是个昏馈的。那会儿靖江所占地盘不是把许多富户的田地分予了平民么。后来,不少心数不正的东西就去衙门告发,说哪家哪户与朝廷有联系,是朝廷的细作,不少富户士绅因此遭秧。彭家一个小小举人之家,能与朝廷有什么联系,无非是县令立功心切,举报的不安好心。由此,彭家十几口就此丧命。彭大郎回家后,家里已经没人了。他学过武功,这等灭门大仇,焉能不报。他去报仇,虽杀了那县令与那举报之人,却也被城中驻军所伤,后来却是他命大,逃入山林,遇着休养身体的南安侯。”
这身世,也够崎岖的。女人们听了纷纷叹息,都说彭大郎也是个不容易的。
茶话会结束,诸皇子妃公主纷纷告辞离去。以往最迟告辞的四皇子妃,今提到南安侯中毒休养身体一事,四皇子妃不由又十分挂念父亲,回去准备先同丈夫商量,预定下太医院院判,好待父亲回来,给父亲调理身体。故此,四皇子妃也早早告知了。六皇子妃慢留一步,想同谢莫如打听一下唐家的事。当初定下小唐的亲事,娘家是愿意的,谁晓得江南一打仗的打这么久,把妹妹拖成十九岁的大龄剩女,六皇子妃为妹妹急的很,只是一时不好开口,同谢莫如道,“五殿下要是能年前回来,正好同嫂子侄儿们过个团圆年。”
谢莫如笑,“是,自打闻了信儿,孩子们没一天不念叨他们父王的。”
说到五皇子府的几个孩子,六皇子妃也喜欢的很,她家里庶子庶女的也有几个,六皇子妃也并非刻薄嫡母,照顾孩子们也算用心,只是不知怎地,就是不如五皇子家的招人喜欢。当然,六皇子妃尤其喜欢的就一个,二郎。想到二郎,六皇子妃也不急妹妹的亲事了,道,“等二郎回来,叫他去我那里,我又研究出了一道好菜,让他尝尝。”六皇子妃人生得略有丰润,平生最好爱好就是研究各种美食,唉哟,同二郎简直就是忘年交。
谢莫如眉眼一弯,“他要知道,怕今儿下午就得过去。”
六皇子妃道,“我就喜欢二郎这样开阔的孩子,性子好,谁见谁喜欢。”
谢莫如笑,“二郎跟你格外投缘,说来你们倒像亲娘儿俩。”
六皇子妃道,“就是我自己亲自生一个,怕也没有这样可心。”世间母子也没有她与二郎这样谈得来的小知音哪。
谢莫如听的直笑,六皇子妃是个很懂生活乐趣的人,非但的饮食上,衣食住行,六皇子妃皆极富审美,而且,六皇子妃并非是那等风花雪月的人,事实上,除了对生活质量的要求,六皇子妃管家理事也很有一手。这样聪明的女人,谢莫如倒不介意二郎与六皇子妃多接触,二郎的生母徐氏看孩子大了,就很有些要求二郎上进的样子。徐氏出身书香,于念书一途颇有执念,二郎则自小是个慢性子,给生母徐氏烦得头大。他念书虽不比得大哥,也不是吊车尾,二郎对自己成绩很满意,经常给徐氏念叨烦了,他就去六皇子府上,找六婶说话。所有的伯娘婶子里,二郎也最与六婶投缘。
谢莫如同六皇子妃正说话说的高兴,外头就有小唐求见,谢莫如命侍女叫小唐进来。
孙氏抿嘴直笑,“借大奶奶吉言。”
苏氏打听,“记得阿远走的时候还没定亲,嫂子给他定的哪家?”
孙氏柔声细气道,“也不是外人,我娘家侄女。”
苏氏笑,“亲上作亲,果然好亲事。”心里却觉着孙氏有些糊涂,孙氏那娘家,不是苏氏说话难听,要不是孙氏有谢远这么个出息儿子,苏氏也不会关注孙氏的娘家。孙家虽是小户人家,倒也有几百亩地,一年总有几百两收入,这样的人家,略帮衬孙氏些,孙氏与谢远以前也不能过得那般窘迫。这里甭嫌族里不照顾,谢远有念书的天分,谢尚书都说会照顾他家一直到他考取功名,可族里照顾归照顾,无非是让你衣食不缺,但想再好的日子是没有的。以往孙氏守寡过苦日子的时候,孙家不帮衬,这谢远刚出人头地,就见天的上门,到底把孙氏糊弄住了。要叫苏氏说,谢远这般人品,说一门子官宦人家的小姐是没问题的,竟不知孙氏糊涂至此。
大家说说笑笑,午饭安排的就是席面儿了,临到午饭前,谢太太的娘家嫂子朱大太太带着儿媳妇过来了,朱大太太的嫡长孙朱雁在赣地做了巡抚,朱大太太说到这个长孙就是一脸愁苦,不为别个,长孙就要绝后了,打光棍打到现在,还不如李宇呢,起码李宇年轻啊!而且,人家李宇四年前已经成亲了,她孙子可是快四十的人了!还光棍着呢!朱大太太同小姑子谢太太哭诉道,“我上辈子不知造了什么孽啊,修来这样的孙子!我也没短了烧香拜佛三牲供奉哪,你说那小子他这是怎么了!”
谢太太只得安慰嫂子几句,及至饭后,苏氏与孙氏告辞,朱大太太留下同小姑子谢太太说私房话,朱大太太垂泪道,“不为别个,我就是想求求妹妹,能不能给阿雁做个媒?”
谢太太也很为这个娘家侄子发愁,这帝都风水也不知怎么了,很是出了一批黄金老光棍,朱雁算一个,李宇算一个,李九江算一个,不过,人家李宇四年前成亲了,现下就是朱雁为首,李九江比他还略小两岁。一个个都不是没本事的人,相貌也不必说,可不知是不是风水有问题,都还未婚着呢。在这个普婚十六七岁的年纪,在他们的年岁,做爷爷都不稀奇了,结果,他们连爹都没做上呢,你说愁不愁人。谢太太闲了,那无甚亲缘关系的,谢太太都替人家爹娘一愁。何况朱雁还是娘家侄孙,谢太太问嫂子,“嫂子相中了谁,凭阿雁的官身,只要差不离,没有不乐意的。”
朱大太太叹气,“要是寻常人,也不能来麻烦妹妹。我想着,阿雁不是没动过凡心,那会儿偏生你大哥那死脑筋想不通,不乐意,阿雁那孩子,妹妹也知道,最是个犟种,一根筋,这不,可不就把孩子给耽误了么。”说着又抱怨了一通老头子。
谢太太的心神一直沉浸在五皇子大胜的喜悦中,一时没想到朱太太说的是谁,不由问道,“嫂子说的是哪家闺秀?既是以前阿雁中意的,这都多少年了,难不成人家姑娘还没许人家?”
“没有。”朱大太太有些为难,还是硬着头皮说了,“就是与闽王妃交好的江姑娘。”
谢太太吓一跳,“江姑娘?”那啥,当初不就是些流言误会么。
“阿雁在南安州当差时,江姑娘去南安州,阿雁就动了凡心。那会儿家里觉着江姑娘无父无母的,未免命硬些……后来,这事便没成。可谁知阿雁这个孽障啊,自此之后家里给他说了百八十回亲事,他没一家愿意的。真是上辈子的冤家,遇着这样的儿孙。”朱太太一行说一行哭,说到愁闷处,当真是老泪纵横。要搁别人家,孩子不乐意,孩子不乐意算个毛啊,婚姻者,自来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也就是说,按律法,父母愿意了,这亲事就成了。可朱雁不一样啊,此人自少时便颇为不同凡流,如今更是做了巡抚,老朱家一等一的实权人物,就朱大太太这做祖母的,也不敢伙同家里给朱雁背后定亲。以往是没法子,江南打仗,南北不通消息,现下江南靖平,朱大太太再不能忍了,她在佛前讲了大愿望,入土前必得见着朱雁给她生出曾孙,她才能闭眼。所以,一听说江南胜了,她就过来跟小姑子商议了。
谢太太却觉着有些个不可思议,她忍不住问,“嫂子,我不说别个,人家江姑娘愿意么?”
朱大太太极是恳切道,“愿不愿意的,总得问一问,但有一丝希望,也不能叫雁哥儿绝后啊!我听说,江姑娘与娘娘是好友,这,这不知能不能劳烦妹妹帮我打听一二。”
谢太太心下很有些为难,可娘家嫂子,这么白发苍苍的求到跟前,谢太太也不好拒绝,只得道,“咱们姑嫂,本不是外人,我有句话,就直说了。”
“妹妹只管说。”
甭看谢太太与谢莫如的情分不若寻常祖孙亲密,谢太太也不是等闲人,江行云同谢莫如的关系,谢莫如虽并不怎么挂在口头上,可谢莫如极其看重江行云,谢太太心下是门清的。无他,那几年江行云在帝都,冬天梅花开时,江行云都会住到万梅宫里,万梅宫啥地方,谢莫如都没请她这做祖母的住过,江行云就能住进去,可见二人交情。故此,谢太太对于有关江行云的事是极慎重的,她道,“这江姑娘啊,不是一般的闺阁女子,听说她武功极好,前些年大皇子去闽地送军用路遇山匪,多亏江姑娘救了性命。因此事,她拿着朝廷五品俸禄。还有件了不得的事,怕妹妹不晓得呢,这次江南之战,江姑娘还立下了大功。”
朱大太太对江行云做孙媳妇正在兴头上,闻言连忙问,“什么大功?”
“靖江王有一姓赵的大将,叫赵阳的,赫赫有名的将军,被江姑娘一剑刺死。”谢太太一说这事都觉着嘴里丝丝冒着凉气,江行云的确有本事,但谢太太也得说,江姑娘不是寻常人能匹配的。都能一剑杀了靖江大将,这要是谁娶了江行云,哪天惹火了她,估计死的就是男方一家子了。朱家可是文官家族啊。
朱大太太与谢太太不愧姑嫂,况朱大太太年岁有了,骤闻这血淋淋的事务,竟觉头晕目眩,眼前发黑,心下呯呯乱跳,颇有心律不齐之征兆。好半晌,朱大太太才缓过一口气,哆嗦着手,抚着额角道,“那,那我再想想。”虽然想孙子成亲生子,可一想到江行云这种杀人不眨眼的类型,朱大太太这文官家族出身,继而嫁入文官家族的活了七十几年的越活越胆小的老妇人,竟有些拿不定主意了。
靖江投降之事,有如上述人等这般开怀的,自然也有不大开怀的,在世人眼里,最不开怀的应该就是东宫了。还有传闻说太子妃当天在慈恩宫听得这消息后,一整天的心神不宁、强颜欢笑。但,东宫是绝不会承认的,事实也是,东宫在面对江南大事、靖江投降之事上颇具风度。江南平定的捷报传回,第一个向穆元帝贺喜的就是东宫,而且,在穆元帝赏赐闽王府后,东宫接着也赏赐了闽王府,其赏赐规格也只稍逊穆元帝而已。现下,太子里里外外的夸他五弟有本事,未负圣望。太子妃也上上下下的赞谢莫如贤德有才干,五皇子征战在外,谢莫如对上孝顺父母,对下抚育儿女,还要管着阖府上下的事,再没有这样能干贤惠的了。
太子这话大家都觉着是套路话,但太子妃这话,有心人便要深思,更有人认为太子妃说的还真没差。不说别个,太子不在东宫时,宫里生了乱子,太子妃可不就没照顾好太孙么,不然太孙也不能伤了脚。那次宫里生乱,宫外一样不太平,闽王府也有乱人,闽王也不在王府,谢王妃就把几个小殿下照看的极好,没伤一根寒毛。
还是那句老话,人比人该死,货比货该扔。太子妃对嫡亲的嫡长子能不尽心么,可偏偏儿子就伤着呢。闽王府上皆是庶子,谢王妃偏能把孩子照顾的妥妥当当,而且,闽王府上的小殿下们功课不错,于权贵圈也是有些名声的。这说明什么,说明谢王妃不是假贤良,庶子都是尽心教养的。要知道,皇孙们竞争同样厉害,虽然各种资源十分优越,但想在诸皇孙中冒头也不是容易的事,偏生闽王府的小皇孙们就是能冒头。要是闽王在帝都,大家还能说是闽王把孩子教养的好,这些年,闽王一直在外,便是再偏颇的人也不能否认谢王妃的功劳啊。
所以,太子那话,大家没当真,太子妃这话,大家当真了。
连大皇子都私下同大皇子妃道,“哎,我虽一直看不上老五家那泼货,不过,比起太子妃倒是略强些的。”起码把孩子护好了。大皇子虽然智商一直不咋地,但看事情的眼光很朴素,宫里生乱,就是把东宫烧了,保住孩子们也不亏,结果,太子妃就让最重要的太孙出了差子。在大皇子看来,这就是无能的表现。
大皇子妃素来厚道,虽然先前大皇子在御前得脸时也有过争荣夸耀的心,但近年来五皇子异军突起,其势难挡,大皇子妃就把那些好强的心收了,很公允的说道,“太孙是太子妃嫡嫡亲的儿子,看得跟太子妃眼珠子一样重。太子妃就是宁可自己出事,也不愿意太孙有意外的。你这话,太伤人。”
“我也只跟你这样一说。”大皇子半点儿不同情太子妃,怎么别人家孩子都没事,就她家孩子出事呢,可不就是无能么。大皇子道,“后悔有什么用,把孩子护好,也不必今儿后悔了。”
大皇子妃想着,男人可真是站着说话不腰疼呢,大皇子妃自己也是做母亲的,道,“太孙伤的也不很重,再说,历史上孙膑,现下柳扶风,都是腿脚不大灵便的,可做出的事业,比那些活蹦乱跳的强百倍。只要人有本事,不怕不能青史留名。”
大皇子一句话就把大皇子妃给噎死了,因为大皇子问了一句,“依你看,太孙是有孙膑本事,还是有柳扶风的本事。”大皇子不傻,这世上有种人,自身本事超越出身,但更多的人,最大的倚仗就是自己的出身了。太孙就属于后一种,太孙最大的倚仗是,他是太子的嫡长子。原本有了这样的身份,只要才干品行差不离,基本上一辈子啥都有了。结果,偏生太孙身体出了问题。连大皇子都怀疑太孙的继承地位了,如大皇子妃所言,并不是身有残缺之人不没出息了,可事实上,整个东穆国,不也只有一个柳随风么。这年头,虽不是魏晋那种纯看脸的,人们对容貌也是有要求的,对女人的品德要求的四项:德容言功,容处第二位。就是男人科举都有容貌评级,甲乙丙丁四等,基本上你要评个丁等,就是才华盖世,于前程上也是艰难的。柳扶风先时就是因不良于行,纵有平国公嫡长孙的身份,在朝廷领个差使都难,倘不是他遇着五皇子当时正缺人缺的厉害,这辈子真不好说。
大皇子寻思了下他太子弟弟家的情势,很是满心期待的希望他那最招人嫌的五弟回来把太子拉下台,好叫他这做大哥的渔人得利!
大皇子心下拿定主意,难免又去找自己素来信服的白云仙长那里问了问紫姑。至于紫姑结果,此乃后话,暂且不提。
三皇子对于五皇子要回帝都的事倒没有他大哥这些感触,三皇子属于自小到大顺风顺水类型,但是有一样,少时他没赵贵妃所出大哥与先胡皇后所出二哥出众,待长大,娶妻开府当差吧,他又比不上五弟,于是,三皇子就这么一路中不溜儿的过来了。其实,倒不是说三皇子没肖想过那个位子,但是吧,便是有胆子想,三皇子综合一下自身实力,也就不想了。不为别个,他们这些年长皇子成亲后都在六部各领一摊差使,三皇子领的是刑部。刑部当家人正是他外公,按理,外家是他铁杆支持者才对。偏生三皇子命运不济,谢家是他外家不假,同时也是谢莫如娘家,而谢莫如,嫁的是他五弟。至于他妻族,褚国公府,更是个没节操的,早早去烧他五弟的热灶了,吴家一守孝,昕哲郡主身边少一位伴读,三皇子的岳母褚国公夫人便屁颠屁颠的托了长泰公主把自家孙女送去补吴家姑娘留下的伴读之位。所以,这么一想,三皇子唯有继续中庸下去了。
四皇子则是最为五皇子欢喜的一位了,他与五皇子一向关系好情分深,再加上四皇子岳家南安侯府同东宫的嫌隙,四皇子简直是无时无刻不再盼望着他五弟把东宫干掉,以后他五弟吃肉,他跟着喝汤。何况,这次岳父也会跟着五弟一道回来,四皇子每想到自家岳父之时运不济,眼泪都要流出两缸。倒霉催的遇上太子,哎,他们翁婿二人简直是跟太子八字不合嘛。
至于六皇子,嗯,六皇子的立场无干紧要啦,自从劳动改造回来,穆元帝给这个儿子安排了个好差使,管着宗人府。要知道,老穆国开国不过三五十年,穆元帝是第二代皇帝,且穆元帝自己还是独生子,故而,这宗人府,还是他六儿子劳动改造回来的,穆元帝指了几间屋子,新开建的衙门,就可想而知六皇子的政治地位了。
连带将要大婚的七皇子,闻听靖江王投降之事,也着手下置办了份不轻的贺礼给闽王府送了去。
不得不说,闽王尚未归来,帝都的风云已是蠢蠢欲动。
☆、第301章 夺嫡之四
靖江已降,整个江南战事已宣告结束,但实际上,湖广尚有许多地盘没有收复,譬如千古军事重镇的荆襄二地,这两个地方,皆是易守难功要冲之地,而且,驻守之人是靖江大将林凡叔侄。五皇子都把靖江拿下了,这荆襄之功,委实馋坏了帝都诸人。大家都说,不为别个,就为了过个好年,咱们大军齐发,不怕林氏叔侄不投降啊。
不过,大概是穆元帝在当初太子的胡乱指挥上吃了足够的教训,他老人家咬定一句话,“江南之事,自有闽王做主。”凭臣下如何忽悠,穆元帝是绝对不会从帝都发兵的。
谢莫如对此的评价是:穆元帝又不傻,自帝都发兵,大军一日嚼用得多少银钱,明明江南大军不用,反用帝都军,穆元帝又不是脑缺。
朝中还有人在唧歪荆襄之事,江南再次传来捷报,湖广已悉数收复,这里头,当然包括让朝中深为关心的荆襄二地。
至此,整个江南大帝重回老穆家的怀抱。
伴随此次捷报传回,彭大郎与李九江之名响誉帝都,彭大郎本就是骁勇悍将,此人早就于朝中广有声名,不为别个,他屠过城。但,屠城之事与彭大郎的战功相较,就是瑕不掩瑜了。不同于彭大郎因军功而闻名帝都,李九江一直就是帝都名人,初时名声臭的跟新鲜的狗屎一般,后李九江搭上江北岭的名望,再有李宣等几个朋友相帮,好歹把名声洗白了,又考取了功名,之后李九江帮着江北岭忙活筑书楼的事,但相对于整个帝都城的八卦界或风云界,李九江已是归于沉寂。而后李九江随五皇子就藩,对了,闽地之战后五皇子为他请功,朝廷封了个二品闲职,仍是不大着眼的人物。今次,李九江的名声重新在帝都城变得晌亮起来,无他,除了辅助彭大郎打仗外,李九江干了件足以名传青史的事,彭大郎在湖广的战事不可谓不顺利,不过,由于赵斌智商不足,入了柳扶风的套,柳扶风在主战场大败赵斌之后,直接大兵压境,兵困靖江城,靖江王自尽身死,数十子孙被活捉,靖江城投降,这一连串的事,柳扶风干的风驰电掣,俐落之急,与他先时在江南同冯飞羽打拉据战完全不是一个风格啊。话说,靖江降了,彭大郎也打到荆州,但,荆州兵精粮足,城池坚固,且驻守荆州的就是靖江王爱将林凡大将军的族侄林安易。彭大郎围攻荆州一个多月了,也没能打下荆州城。正值此时,传来靖江投降的消息,有了准信儿,李九江便同彭大郎商量,干脆先别打了,他去荆州劝降。这一劝吧,没劝下来,人家林安易死活不信,再说,人家就是信,这世上也是有忠臣良将的,那种主君投降,臣子还死撑的事儿,自古以来也不少。没劝下林安易,李九江也没气馁,他也没继续开打,而是转头带着数百亲卫去了襄阳城,镇襄阳城的是林安易的族叔林凡大将军。
李九江没把林安易说服,却是将林凡给劝降了。林凡一降,林安易也就不死撑的,由此,兵不血刃,两座千古城镇就此归降,整个湖广悉数收复。
湖广捷报可以称得上是锦上添花,连穆元帝这种因李九江出身有些小心眼儿的家伙都连连笑赞,“彭大郎真乃朕之良将,九江也是智勇双全呐。”整个人因接连捷报年轻十岁,恢复了因江南之乱而显得比同龄人稍适苍老的正常的精神面貌。
这种实打实的功劳,简直不出名都不大可能啊。
尤其是,俩人都未婚。
小唐便同谢王妃说起帝都八卦来,“现下帝都城评出十大黄金光棍,九江师傅排行第一。”
因五皇子即将大将还朝,谢莫如心情很是不错,便有些好奇,问,“这个怎么评的?”
“年二十五以上还未婚的,在帝都颇有名气的,这样排出来的。”
谢莫如笑,“谁排的这个?”
小唐十分荣幸地,“我跟三公子一道排的。”小唐的侄孙小小唐是四郎的伴读,但闽王府的六个郎中,小唐最投缘的不是四郎,而是喜欢到处八卦的三郎,俩人都爱私下嘀咕人。
谢莫如道,“你们这张嘴……”不禁打听,“帝都有这么多大龄未婚的男人么?”
“不只是男人哪,也有女人,像江姑娘也是一把年岁还未婚啦。”小唐道,“而且,我们不局限于帝都,只要名声够大,帝都闻名,就可以入选。其实论年纪我师傅算不得第一,年岁最大的是以前咱们闽安府的朱知府,现下听说他已经升巡抚了,他年岁比我师傅还老。但我想着,这不是我跟我师傅熟么,就把我师傅排在了第一个。江姑娘排在了第二个,江姑娘不是与娘娘您熟么,她又是女人,名次上得照顾她一些。就把朱大人排在了第三,还有娘娘您娘家族弟,谢远谢大人荣列第四……要不是李宇李伯爷前些看成了亲,他也是热门人选哪……”小唐说着分外遗憾。
谢莫如听得好笑,问,“其他还有谁?”
“靖江前元帅冯飞羽也而立以后的年纪啦,勉勉强强排第五。海外四海国主,听说也是沧桑的很,据传闻年纪可能比朱大人还要老,也没听说他有王后,论实力,他最强啦,但他在海外,且有海盗出身的嫌疑,且为人太神秘,不大了解,故此排第六。冯飞羽身边还有个狗头军师,一道与冯飞羽被全国通辑的叫商月,也年岁不轻,给他排第七。段四海的狗腿子宁致远排第八。再有就是我师祖的得意关门弟子欧阳小师叔,排第九。”
谢莫如难得听八卦听得津津有味,与小唐道,“北岭先生也是,以前收九江做弟子的时候,就说是关门弟子了,这么几年,怎么又关了一回门?”
小唐坏笑,“我听文休法师说,我师祖早三十年前就关过一回门啦。他常这样,收一弟子觉着好,就说,唉呀,这是关门弟子啦。过几年,再遇着个好的,就把门打开,再关一回。喜新厌旧,人之常情啦。”
谢莫如听得一乐,又问,“第十是谁?”
小唐很有些不好意思地搔下头,“我看这榜上都是有才干的人,因着我还没成亲,暂时把我自己排第十,也跟着光辉一回。”
谢莫如给小唐逗的大笑。
小唐给笑的怪没面子的,瞪圆了一双猫眼,道,“这有什么好笑的,谁还不规定不能毛遂自荐了。三公子也想上榜呢,可他今年才十五,断没有上榜理由的。不过,我跟三公子商量好了,以后排个帝都十大黄金热门女婿人选,一定把他排进去。”
谢莫如险给喷了茶,好半日方道,“那冯飞羽与商月,也是战犯,如何能入选?”
“我听三公子说,陛下都曾夸赞过冯飞羽不凡呢。是不是战犯,也算风云人物,就把他列进去了。”
谢莫如笑了一回,同小唐道,“此次唐大人回朝,估计要把你的亲事给办了。”
小唐道,“可是快急死我了。”
谢莫如又是一乐,小唐就是这样有啥说啥,十分有趣。
与小唐说了回八卦,谢莫如就听到朝中的风声,四皇子妃过来同谢莫如说的,“听我们殿下说,今儿父皇接到湖广捷报,甭提多高兴了。父皇令内阁下旨,让五殿下乘半幅御驾还朝。”
谢莫如微微一笑,“陛下恩典。”
四皇子妃道,“是啊,我父亲也能一道回来了。”
谢莫如安慰四皇子妃,“嫂子和南安夫人总算能放心了。”
四皇子妃感激的望向谢莫如道,“客套话我就不说了。”
“说了便外道。”
四皇子妃一笑,客套话并不是外道,只是五皇子对南安侯的恩典非感激二字可以言喻的。父亲多不容易啊,好几年隐姓埋名不敢回帝都,非得立下功劳方可还朝,不就是因为父亲的下场皆是太子所赐么。四皇子妃十分明白父亲的选择,倘无功而返,一介朝臣,如何能与一国储君辨个对错是非,纵他们身为太后母族,只要穆元帝没有易储之心,怕是都会维护太子体面。何况,还有江南沦丧的责任,吴国公死了,这责任谁来担负,父亲这个前江南大总督是跑不了的。唯有如今于江南再立战功,此际还朝,方得体面保全。
四皇子妃对五皇子府岂是感激二字可以形容的,五皇子简直是她母族的恩人。
四皇子妃说一回家里孩子们的亲事,“转眼咱们就要做婆婆了。”又打听了一回谢莫如给太孙的贺礼规格,他们都是藩王府,贺礼还是要保持同一水准规格比较好,倘这家厚了那家薄了,可就是笑话了。
江南再传捷报,除了五皇子府愈发热闹,另一喜庆地方就是文康长公主府了,不为别个,李九江虽是庶子,也是姓李的,也要称文康长公主一声母亲,李九江为朝立下大功,这是整个永安侯府的体面呢。更何况文康长公主嫡子李宇,更有活捉靖江子孙的功劳在,就是永安侯,在保卫帝都之战中,也颇有战绩,就是现下不是还驻守豫地么。碍于永安侯不在家,大家也要贺一贺文康长公主的,都说文康长公主教子有方。
规矩就是这样,纵是庶子,都要认嫡母为母的,就是庶子有了出息有了官职,给母亲请封,也是给嫡母请封,而不能是生母。如李九江,当然,李九江生母早亡,文康长公主也不缺诰命,所以不存在这样的问题。但这也说明庶子嫡母一体的道理,譬如,先前李九江名声败坏时,虽无人敢得罪文康长公主,但私下不是没有人议论李九江少时名声败坏的事儿与文康长公主相关。今李九江声名显耀,人们也会说,公主你教子有方。虽然这样的夸赞让文康长公主并不十分爱听,不过,李宣是出名的好性子,他又是李家下任族长,对于庶兄的功绩,李宣很为庶兄高兴。
这不,在五皇子府的茶话会上,就有人说到李家,纷纷夸赞李家子弟有出息。的确,永安侯四子,庶长子李九江,嫡次子李宣,三子李宇,四子李穹,李九江李宇都是有战功的人,李宣没打过仗,今在禁卫军当差,行事向来谨慎,为穆元帝所倚重。就是李穹,不比三个哥哥,也非纨绔子弟,老老实实在朝廷当差呢。这样的家族,一看就是兴盛之兆,且有文康长公主的面子,故而人人都赞了几句。夫家有出息,长泰公主自然欢喜,笑着谦虚几句,“也是赶上朝廷用人的时候。”长泰公主素来会做人,又道,“咱们几家,除了五弟妹六弟妹娘家是文官出身,余者都是武官家族,不说别个,江南之战,各家都有子弟参战,都是为国朝尽忠。”这话其实很公允,一场战事,投入兵力几十万,大小将领亦有数千之众。大家觉着李家子弟有出息,是因为李家子弟在这场战事中做出显眼的战功。但其实更多的将领,他们的战功没有李家兄弟这样耀眼,还有许多人,直接战死沙场。就是太子妃娘家吴家,亦有不少家族子弟参战。
说到江南战事,大皇子妃道,“现下就盼着大军班师回朝了。”
大家纷纷称是,大军回朝,也就意味着,所有的战事名单既将揭晓,有多少人战死沙场,又有多少人建功立业,还有多少人可以夫妻父子团聚。一时间,不少人心绪复杂。还是四公主说了几句话调节气氛,她同长泰公主道,“说来,现下李大人可是帝都热门,不少人打听李大人的亲事呢。二姐姐可知晓?”
长泰公主笑,“这怎能不知?不少人问到驸马跟前,驸马自是盼他早日成亲的,就是不知他是如何想的?”李九江毕竟年纪不轻,且有战功在身,回朝必有封赏,这等年岁权位,他的亲事,早不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能做的主,哪怕依文康长公主的身份能给李九江做主,文康长公主是个明白人,根本不会插手,自是让李九江自己做主。
三皇子妃听出长泰公主的弦外之音,笑道,“非但李大人是热门,那位彭将军,听说年不过弱冠,更是青年俊才。”虽然大家族怕不会舍得嫡系之女,但彭大郎这等战功,也足以令大家族心动了,旁系之女有的是。
此时就表现出皇子妃与公主们的胆量不凡了,朝中御史都要为彭大郎屠城之事唧唧歪歪,女人们说起彭大郎则没有半点挂碍,大皇子妃道,“这个彭将军倒奇怪,先前从未听闻此人,不知是何来历?”
四皇子妃笑看谢莫如,“我也没听说过。”
谢莫如是知道的,因为五皇子每次传捷报都会夹带私信。谢莫如道,“听殿下说,这位彭将军也是个可怜人,他原是韶州府下一个小县城的举人家的儿子,因少时多病,为青城山一位道长所救,为了修养身体,便随道长去了青城山习武。眼瞅着身体调理的差不离了,家里来信给定下亲事,他就要下山成亲,结果遇到江南战乱。原本彭家也无事,但后来,靖江派去的县令是个昏馈的。那会儿靖江所占地盘不是把许多富户的田地分予了平民么。后来,不少心数不正的东西就去衙门告发,说哪家哪户与朝廷有联系,是朝廷的细作,不少富户士绅因此遭秧。彭家一个小小举人之家,能与朝廷有什么联系,无非是县令立功心切,举报的不安好心。由此,彭家十几口就此丧命。彭大郎回家后,家里已经没人了。他学过武功,这等灭门大仇,焉能不报。他去报仇,虽杀了那县令与那举报之人,却也被城中驻军所伤,后来却是他命大,逃入山林,遇着休养身体的南安侯。”
这身世,也够崎岖的。女人们听了纷纷叹息,都说彭大郎也是个不容易的。
茶话会结束,诸皇子妃公主纷纷告辞离去。以往最迟告辞的四皇子妃,今提到南安侯中毒休养身体一事,四皇子妃不由又十分挂念父亲,回去准备先同丈夫商量,预定下太医院院判,好待父亲回来,给父亲调理身体。故此,四皇子妃也早早告知了。六皇子妃慢留一步,想同谢莫如打听一下唐家的事。当初定下小唐的亲事,娘家是愿意的,谁晓得江南一打仗的打这么久,把妹妹拖成十九岁的大龄剩女,六皇子妃为妹妹急的很,只是一时不好开口,同谢莫如道,“五殿下要是能年前回来,正好同嫂子侄儿们过个团圆年。”
谢莫如笑,“是,自打闻了信儿,孩子们没一天不念叨他们父王的。”
说到五皇子府的几个孩子,六皇子妃也喜欢的很,她家里庶子庶女的也有几个,六皇子妃也并非刻薄嫡母,照顾孩子们也算用心,只是不知怎地,就是不如五皇子家的招人喜欢。当然,六皇子妃尤其喜欢的就一个,二郎。想到二郎,六皇子妃也不急妹妹的亲事了,道,“等二郎回来,叫他去我那里,我又研究出了一道好菜,让他尝尝。”六皇子妃人生得略有丰润,平生最好爱好就是研究各种美食,唉哟,同二郎简直就是忘年交。
谢莫如眉眼一弯,“他要知道,怕今儿下午就得过去。”
六皇子妃道,“我就喜欢二郎这样开阔的孩子,性子好,谁见谁喜欢。”
谢莫如笑,“二郎跟你格外投缘,说来你们倒像亲娘儿俩。”
六皇子妃道,“就是我自己亲自生一个,怕也没有这样可心。”世间母子也没有她与二郎这样谈得来的小知音哪。
谢莫如听的直笑,六皇子妃是个很懂生活乐趣的人,非但的饮食上,衣食住行,六皇子妃皆极富审美,而且,六皇子妃并非是那等风花雪月的人,事实上,除了对生活质量的要求,六皇子妃管家理事也很有一手。这样聪明的女人,谢莫如倒不介意二郎与六皇子妃多接触,二郎的生母徐氏看孩子大了,就很有些要求二郎上进的样子。徐氏出身书香,于念书一途颇有执念,二郎则自小是个慢性子,给生母徐氏烦得头大。他念书虽不比得大哥,也不是吊车尾,二郎对自己成绩很满意,经常给徐氏念叨烦了,他就去六皇子府上,找六婶说话。所有的伯娘婶子里,二郎也最与六婶投缘。
谢莫如同六皇子妃正说话说的高兴,外头就有小唐求见,谢莫如命侍女叫小唐进来。